問題是,這打仗要花錢啊!
而這五千萬,顯然是不夠陸軍發動第三次西征戰役的。
當年打中亞的時候,陸軍方面先後花費了上億的戰費呢!
從現在的烏拉爾河到伏爾加河,看似只有幾百公里而已,但是如果要確保奪取頓河的入海口,那麼就要一路殺入烏克蘭,最好是能夠奪取刻赤海峽兩岸的土地,不然的話依舊無法保障戰艦自由進出黑海。
而現在的烏克蘭地區,已經是韃靼人的主要統治區了。
早些年的時候,韃靼人的首都可就是在基輔呢,只不過隨著在東線節節敗退,同時在西線也是一路佔領了德意志地區,戰線已經是推進到了法國巴黎一帶。
所以韃靼金國前兩年就已經是遷都德意志地區的柏林。
人家韃靼人也是知道東線狀況危機,最近兩年除了拼命構築伏爾加河方向外,實際上他們早就開始在第聶伯河西岸修築各種堡壘了,基輔已經是變成了大軍營,堡壘。
這意味著,韃靼人已經是不準備在烏克蘭平原退卻了,他們打算在這裡憑藉地理和距離上的優勢擋住大唐陸軍。
早年在西域的時候,韃靼人是鞭長莫及。
等到了中亞地區,雙方在補給、兵力調動等各方面其實也是半斤八兩,最後大唐憑藉著鐵路運輸一路殺了過來。
但是等到了烏克蘭地區,韃靼人可以說就是在家門口作戰了,距離對於他們而言已經不是什麼問題,甚至是成為了優勢。
而對於大唐陸軍而言,哪怕是有著鐵路運輸,但是跑到烏克蘭作戰依舊是困難重重!
尤其是大唐的軍械武器越來越先進,對補給的依賴也就越老越重。
以往用燧發槍滑膛炮的時候,鉛彈什麼的直接都可以自行作戰,甚至連實心圓球炮彈都可以就地解決,只要後方運輸火藥上來就行了。
但是現在,換裝了聯合步槍和後裝線膛火炮的大唐陸軍,所消耗的每一粒子彈,每一發炮彈都是隻能在那些大型兵工廠裡生產,然後再透過漫長的鐵路線運輸過來。
而現在的這一條東西鐵路,其實運載量是很小的,在西域段和中亞段,都是軍用鐵路的標準,修的時候是塊了,但是運輸量也小,而且很容易損壞,維護起來也是很麻煩。
為了解決西線運輸問題,陸軍方面自己就是提出了海運方案,挖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的運河,其直接目的也是為了解決補給運輸問題。
讓內河船隻可以從黑海進入頓河,然後透過運河進入伏爾加河流域。
陸軍想要補給更加順暢,而海軍方面也是希望把黑海和東海聯絡起來,讓海軍的戰艦可以自由進出,所以也是支援了陸軍的這個方案。
然後這陸海軍坐在一起,又是商討起來了開挖蘇伊士運河的事。
只不過現在的埃及還被奧斯曼人控制著,要挖蘇伊士運河的話,首先得把這埃及給佔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