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正是大唐帝國執行經濟發展計劃裡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核心目的,那就是把美洲和本土綁架在一起,讓美洲地區離開了本土市場後就活不下去。
為了形成這個目標,宣平四十年後帝國甚至大力推動了美洲的農畜業發展,放開部分機械限制,讓美洲地區的農民們可以使用最先進的蒸汽機拖拉機乃至汽油機拖拉機,放開美洲鐵路建設限制,港口裝置限制,使得了美洲在短短八年裡,就建設了超過上萬公里的鐵路里程。
橫跨東西兩岸,聯絡新金山以及新南港,足足三千多公里美洲大鐵路,更是在宣平四十七年的時候就全線通車,美洲地區只用了七年時間,就修成了這一條北美洲的鐵路大動脈!
同時還有其他幾條鐵路幹線,七年時間過去了,美洲地區,北美洲已經擁有鐵路線七千多公里,中美洲和南美洲也有了兩千多公里的鐵路,這加起來就是上萬公里了。
再加上美洲地區的河運以及近海運輸,使得了各類農畜產品的輸出更為便捷,進一步降低這些產品外輸的成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終大量輸入到西太地區,也就是本土地區。
不僅僅美洲地區如此,在其他大唐帝國的海外控制區也是如此,比如說有南非洲,埃及,印度泊木州等地區,都是有著類似的情況。
在本土的大力扶持下,開始大規模發展農畜產業。
而且本土地區還根據了各海外領地不同的氣候、環境等,規劃不同的農畜產業。
比如說美洲地區,一部分南美洲地區被規劃為橡膠種植,一部分北美洲地區被規劃為棉花產區,一部分被規劃為玉米產區,一部分規劃為小麥產區。
不同的地方,大規模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這種模式,被農部官員稱之為單一高效率種植模式。
那就是在某一個地方,大規模的種植同一型別最適合的農作物,以形成規模化,集中化,進而提高產量,提高品質,降低成本,以具備更高的市場競爭力。
在北美洲部分地區,那可是一片接著一片都是棉花田,而在其他地方,又是有著一片連著一片的小麥田或玉米田。
這樣的種植模式,一定程度上,直接促進了美洲為代表的海外領地最近七八年農畜產業的迅速發展。
但是,這發展本身並不是帝國高層說需要的。
帝國高層推行這個模式的核心目的,還是為了讓各個海外領地的產業單一化!
產業單一化,這又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裡的重要舉措。
最近七八年裡,帝國在海外領地的諸多佈局,包括放開鐵路限制,降低煤鐵礦產資源價格,拉低運費,大量進口海外領地農畜產品以及其他的種種。
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海外各領地和本土地區徹底綁架在一起,讓它們無法擺脫本土。
如果他們想要強行擺脫本土,那麼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從而扼制海外領地的獨立傾向!
但是這一切最終能夠成功嗎?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