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陳立夫的主張,帝國應該統一全球,把聖天子的皇恩雨露灑遍全球,當然了為了彰顯帝國之仁義,非洲那地方可以暫時賞給各土著蠻夷們生活居住。
基於這個政策,實際上帝國在非洲的擴張是有限度的,只控制部分北非、南非以及沿海地區,而廣闊的非洲中部以及內陸地區則是沒有涉足。
這些地方已經是被大唐帝國早就確定下來了,就是為了體現皇恩浩蕩,聖天子賞賜給異族的土地,也可以簡稱為恩賜地。
所以帝國全球化,是不包括廣闊非洲內陸地區的。
而陳立夫急著搞帝國全球化,絕對不是因為帝國需要更廣闊的原料供應地或者工業產品傾銷地,也不是說什麼帝國民眾需求更多的土地。
甚至帝國內部都有一部分聲音說,現在就挺好的了,沒必要繼續大規模擴張。
畢竟現在都進入工業時代了,土地什麼的夠用就行了,沒必要非得把所有地盤都佔領了。
還有一句話很多人不敢明面說,那就是佔領了有個屁用,過個幾十百多年還不是一樣會造反獨立出去,現在帝國為了維持美洲的局勢都已經是撒費苦心,這美洲駐軍數量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帝國高層是一年比一年更擔心美洲獨立。
這以後把歐洲什麼地方也給佔領了,大機率也是會出現同樣情況的。
所以很多人並不樂意搞什麼全球統一,留著這些土著國家充當產品傾銷地,時不時割一波韭菜也是挺好的嘛,沒必要大費周章搞什麼統一全球。
不過有這些想法的人是有,但並不是主流,主流其實還是和陳立夫這樣的:統一全球這種事可遇不可求你,現在遇上了不幹一票,那簡直是上對不住祖宗,下對不住自己。
而且,最關鍵的是,自從帝國確定了‘打不如買’,‘買不如要’的政策後,統一全球的成本極低!
早期要佔領某個地方,那是要開動大軍,花費動不動就幾千萬上億唐元的!
中期的時候,大唐人學聰明瞭,直接砸錢,這花了幾千萬唐元就把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美洲買到手了,找奧斯曼人買埃及和西奈半島地區也就花了幾百萬而已。
後期,也就是前幾年,大唐人和韃靼人做交易的時候,更是連錢都省下了。大唐人只是承諾了給他們以後一個安身之地,再廉價賣給他們一批武器,再簽訂了一批商貿協議後,韃靼人自己就把大片的東歐土地直接送給了大唐人。
之前打奧斯曼人,人家韃靼人也不是為了自己佔領這些土地,發動戰爭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打下這一片地方,然後交給大唐人換取各種好處。
這個過程裡,大唐帝國直接付出的成本其實很小,撐死了也就幾百萬唐元。
不過人家韃靼人也不虧,在奧斯曼戰爭裡繳獲了大量戰利品狠狠賺了一筆。
至於奧斯曼人遷國的花費,這可和大唐人沒啥關係,只是正常的借貸而已,奧斯曼人是要連本帶息還回來的。
綜合起來,自從和韃靼人合作一樣,大唐帝國統一大片領土基本沒啥成本,至於風險就更不用說了。
除非地球爆炸或者外星人入侵,不然對大唐帝國就沒啥風險可言!
這也是很多大唐人支援帝國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而帝國高層層面,具體來說陳立夫,他之所以提出這個,並且是急速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