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真說白了,那就是雙方各玩各的,陸軍的巡邏艇部隊給自己的陸軍提供支援,海軍的內河戰艦給自己的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援……
因此,雙方的這種責權劃分,並不是說其他河流就不讓海軍戰艦進入了,陸軍的巡邏艇也不能出海了,海軍的戰艦依舊可以深入各地方的河流、湖泊。陸軍的巡邏艇依舊能出海。
畢竟都要給雙方留下了一定的餘地。
要不然的話,雙方都不同意。
實際上這種協議和目前陸海軍的現狀是比較一致的,現在的大唐陸海軍就是現在這種的模式,哪怕依舊是比較模糊,但是好歹也是規定了雙方各玩各的,別轄折騰。
再怎麼壞,也比最近一段時間陸軍叫嚷著要造戰列艦,海軍要整編若干個海軍陸戰軍強得多。
雙方各自退步後,算是給最近一段時間陸海軍紛爭落下了帷幕。
也算是一定程度上規範了陸海軍亂糟糟的樣子。
在這種大背`景下,陸軍開始籌建若干江湖師團,除了駐防本土區域外,在海外區域也是有所駐防,比較重要的區域就是伏加爾河、頓河流域的兩個內河師了。
而海軍呢也沒閒著,他們開始搞海軍陸戰隊重型化!
按照海軍的說法就是,我們這陸戰隊人少,要控衛全球太困難了,所以必須裝備更多的重炮,更多的馬匹,嗯,最近的那些什麼汽油車之類的也可以弄一批裝備試試。
對此陸軍懶得和他們計較。
控衛全球?就你海軍,扯淡呢。
就算遙遠無比的英格蘭倫敦使館區,駐防當地的部隊那都是我陸軍將士,和你們海軍陸戰隊有屁關係。
陸海軍折騰來折騰去,一定程度上來說,那也是大唐帝國壓縮軍費開支,要求軍方剋制,給經濟建設讓路所導致的結果。
宣平四十一年的軍費,相對比去年不增反降。
這才是陸海軍矛盾爆發的最大根源!
如果錢夠多,他們陸軍和海軍各玩各的,才懶得搭理對方呢。
奈何,大唐帝國聖天子李軒親自定下的計劃,未來幾年裡,為了全民富裕這個宏偉戰略目標,希望軍方能夠忍耐一二。
聖天子讓軍方忍著,陸海軍自然是隻能先憋著。
這軍費總額不夠多,雙方在爭奪有限的經費上就矛盾更激烈了。
但是軍費開支少了,用在其他方面的資金也就更多了,尤其是大唐帝國根基經濟發展計劃推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更是吞金大戶。
宣平四十一年裡,大唐帝國中央財政僅僅是為了提高農民收入,計劃投入農村地區的水利設施、道路等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就是達到了一千七百多萬唐元。
這只是中央財政支出,如果算上地方財政自身的支出,那麼這個數字更加龐大。
同時在煤炭、鋼鐵、交通等領域,以減免稅收、補貼等方式一共投入大約三千萬唐元的財政收入。
這還沒算上減免少地農民的農業稅、低收入工人的個人所得稅等等。
大唐帝國在經濟發展計劃這個大體系下,預計將會透過各種方式,對各行各業投入大約八千萬唐元的財政扶持。
這可是八千萬唐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