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才在聖天子的主持下,由聯合作戰司令部策劃了這一次戰役,陸海軍相互配合作戰,陸軍負責地面作戰,海軍負責沿海炮火支援、海上護航,維持補給線等任務。
顧真陸軍少將和他的第十八師並沒有在錫蘭島待多久,十天後就是再一次啟程前往泊木,同時出發的還有海軍的一個陸戰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很明顯,海軍這是準備去搶戰功了。
龐大的運輸艦隊再一次起航,隨後抵達了果阿,稍微補給後繼續北上,一直抵達了泊木。
泊木州,之前葡萄牙人稱之為博姆·巴伊阿,意為美麗的海灣,後世人稱之為孟買。
大唐佔據此地後,根據葡萄牙人取的名字,取其音譯名為‘泊木’,後隨著地盤的擴大,升級為州。
泊木州乃是大唐帝國在印度這個半島大陸上最為重要的海外領地之一,也是大唐帝國在印度西部地區的戰略支撐點。
大唐帝國在印度的海外領地已經有大小三十多快,包含了印度半島上相當大片的沿海地帶,其中規模最大,發展的最好的乃是戈河州,戈河州的面積已經是達到了大約十萬平方公里,已經是相當於本土廣東的一半大小了。
不過人口卻是不多,只有二十多萬人口。
畢竟海外移民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而大唐帝國又是向全球海外領地進行移民,最近幾年的移民重點乃是美洲地區,對印度等地區的移民都是讓民眾自己去,移民屯墾司雖然會有所補貼,但是補貼不算多。
只有二十多萬人口分攤在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是顯得人少地廣。
除了戈河州外,第二大戰略要地自然就是錫蘭島了,自從佔據了錫蘭島後,大唐帝國對此地相當重視,甚至比對戈河州都要更重視,從佔領之後就是推動了全島本土化,把當地很多剩下的土著一股腦運往了海峽對面的印度半島上。
如今全島上只有大唐人了,只是人數依舊不多,總人數大約也就八萬多人而已,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陸海軍將士以及他們的家屬,此外就是為軍方服務,比如說為海軍戰艦提供維護服務的工作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了。
再過來一部分就是商人以及他們的家屬了,還有一部分是途徑的商人
純粹的農業移民的話,其實並不多,只有三四萬人而已。
戈河州、錫蘭島之外,排在第三的就是這個泊木州了,再過來則是吉大州、果阿州等地方。
其中的泊木州,一開始乃是葡萄牙人的地盤,唐葡印度洋戰役之後,大唐全盤接受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各地的殖民地,泊木也是位於其中。
而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泊木,後世的孟買,如今還是一片由七個和大陸距離非常近的島嶼所組成的小群島呢。
其本身並不和印度半島大陸相連,需要橋樑或者船隻通行。
泊木城或者說泊木港,實際上就是一片小群島,不過整個泊木州的話,卻是又是屬於比較大的地方了。
大唐在海外開闢領地,從來都不會裹足不前的,佔領一個港口後就會向周邊不斷的探索,然後建立移民城鎮,開發土地。
如今的泊木州已經是周邊大約數十公里範圍的地方,生活居住著大約五萬人的帝國子民。
同時此地還是印度第一軍的司令部所在,該州有大約一萬名駐軍。
葛成斌他們隨同艦隊,一起護送運輸艦隊抵達泊木港的時候,葛成斌上校也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雖然抵達錫蘭島後,他和科倫坡號一起,被派遣到第四十三分艦隊裡,但是第四十三分艦隊卻又是這一次海軍配合陸軍行動的主力艦隊,所以他又得率領科倫坡號繼續執行護航任務,並來到了泊木港。
成功抵達泊木港,這也就意味著從本土開始,一直到現在的護航任務總算是結束了。
不僅僅是葛成斌上校放鬆,他的下屬們也是也是一臉笑嘻嘻的模樣,三五成群討論著上岸後該去那裡。
上岸大吃大喝一頓是必須的。
去青色小樓去聽歌小曲,欣賞欣賞異域風情也是情理之中。
看著屬下們的模樣,葛成斌上校面帶微笑:士氣還不錯!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