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之地,大多都是苦寒之地,而越往北越是如此,在遼河一帶還好一些,此地屬於平原地帶,而且水草豐美,但是其他地方,尤其是靠北的地區,大多都是苦寒之地,人類生存困難。
同時盤踞這些地方的敵人也只是一些還處於野人階段的蠻夷而已,和遼河套地區的察哈爾部,朵顏三衛等無法相提並論。
因此,陸軍對這些地方沒有投入太大的精力以及資源也是清理之中。
如今,陸軍方面的全部心思,都是放在瞭如何消滅察哈爾部以及朵顏三衛的遼河套戰役上,別說不關注黑龍江流域的作戰了,甚至在右翼方向奪取雙城衛的戰事都是不甚關注。
這不僅僅是陸軍高層的想法,其實同樣也是李軒的想法,雖然東北戰役的戰略目標是打到黑龍江,但真正的核心戰役其實是圍繞著遼河套地區和察哈爾部以及朵顏三衛的作戰而進行的。
幹掉察哈爾部以及朵顏三衛,剩下的戰鬥頂多算是清剿作戰,其規模甚至都還沒有早些年帝國陸軍在西南等內陸地區進行的剿匪作戰規模大,後續的一切都將會是水到渠成的。
不過,海軍的想法顯然不是如此,海軍方面為了加大在東北戰役裡的存在感,不惜自掏腰包搞了一個黑龍江作戰計劃,對於海軍的行動,陸軍是樂見其成,而李軒也是不反對,反正如今海軍那邊並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動作,這周邊海域也沒有什麼敵人讓海軍需要如臨大敵,哪怕是葡萄牙人也不可能在南洋海域給大唐海軍造成什麼致命的威脅。
但是如果要深入印度洋或者是美洲海域的話,又是比較困難,所以這幾年裡,海軍方面一直都是到處找事,在扶桑搞事,在南洋各島嶼搞事,又在安南搞事,這一切並不是因為海軍那邊閒的發慌,而是為了保持存在感。
海軍上下總得給朝野上下一個交代:每年花了好幾百萬的軍費,總得需要看見一些效果吧?
你說你海軍每年花怎麼多的軍費,造這麼多的軍艦,幹嘛用?
如果有什麼強大的敵人需要你們海軍如臨大敵也就罷了,但關鍵的是沒有啊!
東亞這一整片海域,甚至包括整個太平洋,印度洋,有實力和大唐海軍幹架的也就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而已。
如今西班牙人和大唐帝國關係良好,大唐帝國甚至都是在扶持西班牙人開通環球航線,開放了重要的萬丹、呂宋、戈河州等大唐控制下的港口。
而葡萄牙人的話,雖然和帝國方面的存在諸多的矛盾,但這種矛盾更多的還是商業利益衝突問題,而在南洋問題上,葡萄牙人最近這些年也是採取了忍讓的措施,只要大唐帝國繼續和他們做生意,他們對帝國在南洋地區的所有行動幾乎都是不管的。
哪怕是在印度,只要大唐海軍不公然大規模進入印度洋,他們甚至對大唐西洋貿易公司在印度的殖民行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頂多就是偽裝成為海盜,襲擊商船之類的而已。
但是直到如今,葡萄牙人都沒有對戈河州進行什麼直接的軍事行動。
也就是說,到今天為止,大唐帝國和世界上的另外兩個海上強國:葡萄牙人、西班牙,是保持著合作和競爭並存的關係,徹底翻臉的可能性暫時不大。
如此的情況下,海軍那邊還天天叫嚷著早更多的戰艦,宣平十七年的時候,海軍方面提出了所謂的‘百艦計劃’。
何謂百艦計劃,那就是把海軍的主力艦庫充到百艘以上,這個主力艦指的巡洋艦、戰列艦、護衛艦,並且用噸位來計算的話,那麼就是四百噸以上的主力艦!
按照這個計劃,帝國海軍需要保持十五艘一千三百噸以上的戰列艦,八百噸以上的巡洋艦則是需要保持二十艘艘,四百噸以上的護衛艦需要保持六十五艘。
而如今大唐帝國海軍,現役的戰列艦隻有六艘,另有三艘在建,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新建六艘戰列艦才能夠達到目標。
而巡洋艦的話,而如今大唐帝國的巡洋艦不過十二艘而已,距離二十艘也還有八艘的差距。
護衛艦的話,數量倒是已經有了將近五十艘左右,不過很多帝國早期建造的護衛艦以及巡洋艦,因為早期造艦的工藝以及設計都水平一般般,加上也服役了十多年了,所以也會陸續退役,這也是需要陸續補充的,算下來,差不多還差二十艘左右。
這麼龐大的艦隊擴充計劃,可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因為這不僅僅是把戰艦造出來這麼艦隊的,還需要維持艦隊的規模以及正常使用,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艦隊維護經費,需要更多的海軍官兵,需要更多的碼頭、船塢等等。
牽一髮而動全身,到最後,總花費可比僅僅造這幾十艘戰艦多的多。
海軍的野心勃勃,自然是需要經費支援的,而如今海軍的經費自然是支撐不了這樣的大規模擴充計劃的,得需要更多的經費。
但是經費也不是那麼好拿的,總得讓朝野上下看到,海軍拿了這麼多的軍費,幹了什麼事,做出了什麼成績,給帝國帶來了什麼好處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