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望遠鏡的原理太簡單了,其中最難的地方不在於原理,也不在於外殼,而在於鏡片的製造。
但是這種鏡片的製造,如果是想要工業化大量生產,自然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這年頭最精密的鏡片其實不是機器生產的,而是手工打磨的。
而可以打磨鏡片的是什麼人呢?是眼鏡工匠!
換句話,其實你只要找個熟練的眼鏡工匠,他是可以給你打磨出來高精度的光學鏡片的。
早幾年的時候,大唐陸軍就是發現偽明軍隊的少數將領也是用上了望遠鏡,只有那些民間的船長們,更是直接在民間找眼鏡工匠打磨望遠鏡。
這望遠鏡的技術,根本就封鎖不了,所以後來帝國乾脆是直接批准瞭望遠鏡的民用政策,允許國內的光學公司生產並銷售民用望遠鏡,同時進出口委員會也是批准瞭望遠鏡的出口許可令。
於是,大量的船長們就是很快用上了望遠鏡,不過這些民用的望遠鏡一般只侷限於航海用的望遠鏡,至於陸軍所用的型化的高精度望遠鏡,還是不允許民用的。
惠王手中的這具望遠鏡,那是大唐陸軍中高階軍官所用的標準野戰望遠鏡,觀察倍數為四倍,倍數不高,但是卻是遠比普通的望遠鏡清晰,同時質量過硬,體積和重量都不大,可以隨身攜帶。
惠王自然是不可能透過什麼正常途徑弄來這個望遠鏡,而是手底下的人也不知道採用了什麼手段,才是找到了這具望遠鏡獻上來。
惠王透過望遠鏡,也是可以清楚的看見城外的第十五步兵師,也算是久經沙場的他只是略微看了一眼,甚至都沒有全部看完,但是透過城外偽唐賊軍的一排排整齊的火炮,他就能夠判斷出來,這來的偽唐賊軍應該是一個主力步兵師,而且是自己的老對手第十五步兵師。
和偽唐賊軍打了這麼多年,明軍早就很熟悉大唐陸軍的一些固定編制了,知道什麼步兵師,同時也知道什麼是預備師。
但是越是清楚大唐陸軍的編制和實力,惠王的臉色也就是越深!
第十五步兵師,這可不好對付!
他很清楚,偽唐賊軍那邊,據傳一共也就十來個主力步兵師,這個第十五步兵師就是其中之一,去年遼東戰役的時候,這個步兵師就是和其他偽唐賊軍一起發起了山海關戰役,然後又是打了廣寧戰役,隨後又打了一場鳳凰城戰役。
這三大戰役,就是遼東盟軍曾經和第十五步兵師交手的記錄,結局不用懷疑,自然是遼東明軍慘敗。
要不然的話,第十五步兵師也不會在今出現在柳京城外,他惠王也不用逃到高麗半島這破地方來。
今,他們又來了!
而且是來者不善啊!
這個偽唐第十五步兵師,光光是野戰炮就有五十多門,此外還有十多門的榴彈炮,至於那些散彈炮也是有幾十門。
光光是火炮力量,幾乎就是城內守軍的五倍以上!
然而之前殺入高麗半島的時候,惠王還為自己的火炮部隊感到自豪,因為正是靠著這些火炮,他們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是粉碎簾地土著的抵抗。
其實最近幾年的明軍,和幾年前的明軍是截然不同的,至少,除了大唐王師外,其實這年頭能夠和明軍比拼火炮數量和質量的軍隊,還真沒櫻
可惜的是他們的敵人是大唐王師,而大唐王師的火炮數量更多,質量更好。
城內的惠王殘部,目前一共也就十多門的野戰炮,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也有榴彈炮,不多不少,剛好兩門。
這兩門榴彈炮,同樣是他們自造的,這短管榴彈炮的技術其實很簡單,只要把炮管造的厚實一些就可以了,至於榴彈,直接用火繩引信,就更沒啥技術含量了。
明軍之前之所以沒有大規模使用,不是造不了,而是用不起。
這玩意雖然威力龐大,但是對炮手的素質要求非常高,把握引信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搞不好就會發生炸膛,或者是炮彈剛飛出去,然後還沒有飛到敵人頭上,直接就爆炸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