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對卓曰:“袁紹與公孫瓚,亦當今豪傑。現在磐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順太師矣。”
卓曰:“善。”
次日便使太傅馬日、太僕趙岐,齎詔前去。
二人來至河北,紹出迎於百里之外,再拜奉詔。
次日,二人至瓚營宣諭,瓚乃遣使致書於紹,互相講和。二人自回京覆命。
瓚即日班師,又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玄德與趙雲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
雲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
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灑淚而別。
卻說袁術在南陽,聞袁紹新得冀州,遣使來求馬千匹。
紹不與,術怒。自此,兄弟不睦。
又遣使往荊州,問劉表借糧二十萬,表亦不與。
術恨之,密遣人遺書於孫堅,使伐劉表。
其書略曰:前者劉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謀也。今本初又與表私議欲襲江東。
公可速興兵伐劉表,吾為公取本初,二仇可報。公取荊州,吾取冀州,切勿誤也!
堅得書曰:“叵耐劉表!昔日斷吾歸路,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
聚帳下程普、黃蓋、韓當等商議。
程普曰:“袁術多詐,未可準信。”
堅曰:“吾自欲報仇,豈望袁術之助乎?”
便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剋日興師。江中細作探知,來報劉表。表大驚,急聚文武將士商議。
蒯良曰:“不可憂慮。可令黃祖部領江夏之兵為前驅,主公率荊襄之眾為援。孫堅跨江涉湖而來,安能用武乎?”
表然之,令黃祖裝置,隨後便起大軍。
卻說孫堅有四子,皆吳夫人所生:長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權,字仲謀;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
吳夫人之妹,即為孫堅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
堅又過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禮。
堅有一弟,名靜,字幼臺。
堅臨行,靜引諸子列拜於馬前而諫曰:“今董卓專權,天子懦弱,海內大亂,各霸一方;江東方稍寧,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願兄詳之。”
堅曰:“弟勿多言。吾將縱橫天下,有仇豈可不報!”
長子孫策曰:“如父親必欲往,兒願隨行。”
堅許之,遂與策登舟,殺奔樊城。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
堅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於船中來往誘之。一連三日,船數十次傍岸。
黃祖軍只顧放箭,箭已放盡。堅卻拔船上所得之箭,約十數萬。
當日正值順風,堅令軍士一齊放箭。
岸上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堅軍登岸,程普、黃蓋分兵兩路,直取黃祖營寨。
背後韓當驅兵大進。三面夾攻,黃祖大敗,棄卻樊城,走入鄧城。
堅令黃蓋守住船隻,親自統兵追襲。黃祖引軍出迎,佈陣於野。堅列成陣勢,出馬於門旗之下。
喜歡千迴夢後誰在敲門請大家收藏:()千迴夢後誰在敲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