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一一報數。”
二尊者即開報:“現付去唐朝《涅盤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只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現俱收拾整頓於人馬馱擔之上,專等謝恩。”
三藏師徒兩人拴了馬,歇了擔,一個個合掌躬身,朝上禮拜。
如來對唐僧言曰:“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鑑,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
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
三藏叩頭謝恩,信受奉行,依然對佛祖遍禮三匝,承謹歸誠,領經而去。
去到三山門,一一又謝了眾聖不題。
如來因打發唐僧去後,才散了傳經之會。
師徒兩人路過陳家莊,遇到陳澄,得其相邀,師徒們便同陳澄赴莊。
那莊上人家,一個傳十,十個傳百,百個傳千,若老若幼,都來接看。
陳清聞說,就擺香案在門前迎迓,又命鼓樂吹打。
少頃到了迎入,陳清領閤家人眷俱出來拜見,拜謝昔日救女兒之恩,隨命看茶擺齋。
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餚,又脫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間之食。
二老苦勸,沒奈何,略見他意。
孫大聖自來不吃煙火食,也道:“彀了。”
遂此收了齋筵,卻又問取經之事。
三藏又將先至玉真觀沐浴,凌雲渡脫胎,及至雷音寺參如來,蒙珍樓賜宴,寶閣傳經,始被二尊者索人事未遂,故傳無字之經,後復拜告如來,始得授一藏之數,細細陳了一遍,就欲拜別。
那二老舉家,如何肯放!且道:“向蒙救拔兒女,深恩莫報,已建立一座院宇,名曰救生寺,專侍奉香火不絕。”
又喚出原替祭之兒女陳關保、一秤金叩謝,復請至寺觀看。
三藏卻又將經包兒收在他家堂前,與他念了一卷《寶常經》。
後至寺中,只見陳家又設饌在此。
還不曾坐下,又一起來請;還不曾舉箸,又一起來請,絡繹不絕,爭不上手。
三藏俱不敢辭,略略見意。
只見那座寺果蓋得齊整:山門紅粉膩,多賴施主功。一座樓臺從此立,兩廊房宇自今興。硃紅隔扇,七寶玲瓏。
香氣飄雲漢,清光滿太空。幾株嫩柏還澆水,數乾喬松未結叢。
活水迎前,通天疊疊翻波浪;高崖倚後,山脈重重接地龍。
三藏看畢,才上高樓,樓上果裝塑著他師徒兩人之像。
三藏道:“卻好!卻好!”
遂下樓來,下面前殿後廊,還有擺齋的候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