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聞言,口稱:“有道禪師,我這敝處,乃天竺國下郡,地名玉華縣。縣中城主,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為玉華王。此王甚賢,專敬僧道,重愛黎民。老禪師若去相見,必有重敬。”
三藏謝了,那老者徑穿樹林而去。
三藏才轉身對徒弟備言前事。
悟空欣喜,扶師父上馬。
三藏道:“沒多路,不須乘馬。”
師徒兩人遂步至城邊街道觀看。
原來那關廂人家,做買做賣的,人煙湊集,生意亦甚茂盛。
觀其聲音相貌,與中華無異。
三藏吩咐:“徒弟謹慎,切不可放肆。”
悟空攙著師父。
兩邊人都來爭看,齊聲叫道:“我這裡只有降龍伏虎的高僧,不曾見伏猴的和尚。”
師徒兩人過了吊橋,入城門內,又見那大街上酒樓歌館,熱鬧繁華,果然是神州都邑。
有詩為證,詩曰:錦城鐵甕萬年堅,臨水依山色色鮮。百貨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簾。
樓臺處處人煙廣,巷陌朝朝客賈喧。不亞長安風景好,雞鳴犬吠亦般般。
三藏心中暗喜道:“人言西域諸番,更不曾到此。細觀此景,與我大唐何異!所為極樂世界,誠此之謂也。”
又聽得人說,白米四錢一石,麻油八厘一斤,真是五穀豐登之處。
行夠多時,方到玉華王府,府門左右有長史府、審理廳、典膳所、待客館。
三藏道:“徒弟,此間是府,等我進去,朝王驗牒而行。”
“你去那裡坐下,看有草料,買些餵馬。我見了王,倘或賜齋,便來喚你同享。”
悟空道:“師父放心前去,老孫自當理會。”
悟空把行李挑至館中。
館中有看館的人役,見他面貌醜陋,也不敢問他,也不敢教他出去,只得讓他坐下。不題。
卻說老師父換了衣帽,拿了關文,徑至王府前,早見引禮官迎著問道:“長老何來?”
三藏道:“東土大唐差來大雷音拜佛祖求經之僧,今到貴地,欲倒換關文,特來朝參千歲。”
引禮官即為傳奏,那王子果然賢達,即傳旨召進。
三藏至殿下施禮,王子即請上殿賜坐。
三藏將關文獻上,王子看了,又見有各國印信手押,也就欣然將寶印了,押了花字,收折在案。
問道:“國師長老,自你那大唐至此,歷遍諸邦,共有幾多路程?”
三藏道:“貧僧也未記程途。但先年蒙觀音菩薩在我王御前顯身,曾留了頌子,言西方十萬八千里。貧僧在路,已經過一十四遍寒暑矣。”
王子笑道:“十四遍寒暑,即十四年了。想是途中有甚耽擱。”
三藏道:“一言難盡!萬蟄千魔,也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才到得寶方!”
那王子十分歡喜,即著典膳官備素齋管待。
三藏道:“啟上殿下,貧僧有三個小徒,在外等候,不敢領齋,但恐遲誤行程。”
王子教:“當殿官,快去請長老徒弟,進府同齋。”
當殿官隨出外相請,都道:“未曾見,未曾見。”
有跟隨的人道:“待客館中坐著個醜貌和尚,想必是也。”
當殿官同眾至館中,即問看館的道:“那個是大唐取經僧的高徒?我主有旨,請吃齋也。”
那眾官見了悟空,道:“是個猴精!猴精!”
悟空牽了馬,有人來挑了擔,同眾入玉華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