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師父在馬上遙觀,見香檜樹前,有一柴草窩。
左邊有麋鹿銜花,右邊有山猴獻果。
樹梢頭,有青鸞綵鳳齊鳴,玄鶴錦雞鹹集。
悟空道:“那不是烏巢禪師!”
三藏縱馬加鞭,直至樹下。
卻說那禪師見他們前來,即便離了巢穴,跳下樹來。
三藏下馬奉拜,那禪師用手攙道:“聖僧請起,失迎,失迎。”
三藏再拜,請問西天大雷音寺還在那裡。
禪師道:“遠哩!遠哩!只是路多虎豹難行。”
三藏殷勤致意,再問:“路途果有多遠?”
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
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
經雲《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此時唐朝法師本有根源,耳聞一遍《多心經》,即能記憶,至今傳世。
此乃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也。
那禪師傳了經文,踏雲光,要上烏巢而去,被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問個西去的路程端的。
那禪師笑雲:“道路不難行,試聽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來摩耳巖,側著腳蹤步。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
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悟空聞言,冷笑道:“我們去,不必問他,問我便了。”
三藏還不解其意,那禪師化作金光,徑上烏巢而去。
長老往上拜謝,悟空阻止了,請師父上馬,下山往西而去。
且說他二人,在路餐風宿水,帶月披星,早又至夏景炎天。
但見那:花盡蝶無情敘,樹高蟬有聲喧。野蠶成繭火榴妍,沼內新荷出現。
那日正行時,忽然天晚,又見山路旁邊,有一村舍。
三藏道:“悟空,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海現冰輪。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們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
悟空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