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反應也正如李暄所料。
怒火噌噌地往頭上冒,好似一隻發怒的老龍,隨時都會張開血盆大口,把面前的人一口吞掉。
當皇帝這麼多年了。
朱元璋何曾受過這種氣?
他正在心裡大罵不止:
這個混賬東西!真當咱拿他沒有一點辦法了不成?
以為不怕死就沒事了?
信不信咱讓你生不如死?
可怒了一會兒之後,朱元璋臉上很快就浮現出了無奈之色。
因為。
他發現自己還真就拿李暄沒有一點辦法。
折磨李暄自然能讓李暄難受。
狠狠出一口惡氣。
然後呢?
李暄不屈服,遲早會自己給自己弄死。
李暄屈服,也不過是屈打成招。
肯定不會再真心實意為他辦事。
他若是真做出讓錦衣衛去折磨李暄這種,除了能讓自己出口氣之外全是負面效果的事情。
那麼,他豈不是真成昏君了?
朱元璋想到這裡,臉上的怒意消散了些許。
他忽地想起了李暄剛剛說的那番話,忽地又想起了,原本歷史之中秦王的結局。
他在皇明祖訓之中,立下“官員不得彈劾藩王”“不得刑訊宗親”這樣的規定,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骨肉至親。
然而,這些規定起的似乎全是反面效果。
那些安分守己的藩王,根本就不會犯下讓官員忍無可忍去彈劾的罪名。
而那些不安分的藩王,就比如秦王,若是沒有自己的放縱,或許正如先前李暄所言,早早就會受到懲處,然後引以為戒,如何也不至於鬧得民怨沸騰,最終丟了性命!現實裡,秦王是被李暄槍殺的,而原本歷史上,秦王是被府中的人毒死!
說白了,當法律不公之時,法律就會變成一張廢紙。
遲早都會有不懼一死的人用更直接的手段去報復。
大明鼎盛之時,尚且有人敢對秦王下毒。
可想而知王朝一旦衰弱,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就比如崇禎朝,那什麼闖王若是率軍殺進城市當中,首先會做什麼?
多半是宰了那些讓百姓怨聲載道的藩王以聚民心!
說白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諸藩對百姓行的惡,遲早都是要還的!
他不去懲治,將來自會有人去懲治。
“咱放縱他們,或許真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