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答道:
“先前來告御狀的那個老農,離開皇宮之後跑去了李暄家中,經臣等查證,那老農與李暄是同一個村子的人,且有恩於李暄,被秦王害死的書生,更是李暄的發小,兩人相交莫逆。”
朱元璋聽見這話臉上的表情立刻僵住,心裡湧起了相當不好的預感。
“那老農找李暄做什麼?”他問。
錦衣衛道:
“似乎是求李暄為他做主。”
壞了!
朱元璋聞言頓覺腦瓜子疼的厲害。
如果李暄拿這件事當藉口,死諫誅秦王的話,他該如何是好?
真殺了?他下不去手。
不殺?李暄若是不依不饒該如何是好?就李暄那性子,若是置之不理,怕是能把事兒越鬧越大,搞的天下皆知,給點好處勸李暄讓步?想也知道不可能,李暄那小兔崽子怕是根本就瞧不上那點小恩小惠,準備利用這件事,逼自己將他賜死!
“殺也不行,不殺也不是,這他孃的該怎麼辦?”
自打當皇帝之後,這是朱元璋頭一回因為朝中的一個大臣左右為難。
“你先退下!”
把周圍的人屏退之後,朱元璋溝通系統穿越明末,找到了蔣瓛。
把事情簡單說了一下,問蔣瓛應該怎麼去處理。
蔣瓛思索,猶豫了許久方才開口:
“這事如果鬧大,只恐會惹人非議,所以,臣以為應該順了李暄的意思,去懲處秦王。”
朱元璋怒道:“咱就是不想殺老二才來問你該怎麼辦!”
“臣不是這個意思。”蔣瓛連忙解釋:“臣的意思是重罪輕罰。”
“重罪輕罰,這個理咱也曉得,可咱擔心李暄會不依不饒啊!”朱元璋無奈地說出了自己擔心的事。
蔣瓛猶豫了一下說:
“那就乾脆罰的重一些。”
“你是怎麼想的?”朱元璋詢問。
蔣瓛馬上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朱元璋聽完,有些無奈地道:“不太妥當,不過也只能如此了,順便也給老二一個教訓!”
決定好了要如何處理秦王惹出來的破事。
朱元璋又問起了崇禎朝自己交代的那些事兒辦的如何。
蔣瓛道:
“那些人皆是軟骨頭,臣略施手段他們就全部招了。”
“現在,只待將他們供出的人,以及所犯罪行撰寫成冊便可。”
“六個時辰,應該剛好夠用。”
朱元璋滿意的點頭道:
“很好,你今日能將名冊給咱搞出來的話,明日黃昏,咱就可以幫由檢那孩子收拾了那幫無法無天的儒臣!你繼續辦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