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阿拉伯作為西域大國,其與吐蕃的大戰絕非是為了幫助大唐奪取河西,而是趁機入主蔥嶺以東,甚至以壓倒性優勢的兵力佔據整個河西走廊地區,成為河西新的霸主。
儘管如此,武媚還是決定藉助兩國之間的矛盾做一番文章,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兩國之間的宗教矛盾為導火線,使得兩國矛盾達到無法調和的地步。
想到了這裡,武媚望了望在座的眾人,此時的李靖也是似有所悟,畢竟阿拉伯的負面影響他也是有所考慮的。武媚、李靖四目相對,李靖頓時心領神會,隨即微笑道:
“吐蕃自立國以來就試圖武力擴張,先是與大唐劍拔弩張,若不是太宗皇帝憐憫其偏遠小國,恐怕當年就會令侯君集大軍將其徹底碾壓。”
“然而,吐蕃賊心不死,試圖聯絡南詔、吐谷渾繼續與大唐為敵,然而南詔國感念天朝隆恩拒絕了吐蕃,吐蕃隨即惱羞成怒派兵攻打南詔國。”
“不僅如此,吐蕃還曾干預過回鶻內外九部的紛爭,這令諾曷缽可汗懷恨在心。吐蕃四處樹敵,早晚有一天會因此而自食惡果。”
“李大人言之有理,現在的吐蕃可謂是外強中乾,看似強大其實經受不起風吹草動,我們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暗中積蓄力量靜待機會的來臨!”
“不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治安軍已經發展了一千多人,加上外圍負責情報收集的人員,我們沙州太守府已經發展到了數千人,一旦反攻,將會是摧枯拉朽之勢!”
“……”
或許是眾人將吐蕃想象成了不堪一擊,摧枯拉朽更是有些誇張。
但是武媚心裡明白,到目前為止,太守府暗中發展的力量已經不容小覷。
明面上的沙州治安軍一千人,太守府親兵二百餘人,處於暗處的衛隊三百人,以商隊為名實則行刺探之事的國柱、國威、國棟三人率領的人馬也已經多達三百人有餘。
南湖縣韓家大公子韓家玉暗中發展的暴動成員也已經達到了上千人,在可控的範圍內,太守府就已經達到了三千。
再向外看,漠北錫山鐵礦的實際控制者安景及八百成員、守唐鎮一眾道士,這兩處的人馬雖然數量不多,可是戰鬥力卻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隆成鎮李震、朔方鎮李彥佐、回鶻諾曷缽可汗都是武媚堅實的盟友。
一旦沙州的反攻戰爭打響,那麼這些外圍的盟友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其助攻,形成一呼百應之勢。
到目前為止,唯一的缺憾就是沒能在沙州形成穩固的民意基礎,沙州城內除了少有的幾個名門望族、和尚僧侶支援自己之外,其他的普通民眾支持者寥寥無幾。
大都還對武媚所代表的太守府存在誤會,而接下來,武媚要做的就是在沙州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援,至少不應該與民眾處於敵對狀態。
而這件事的轉機也將在新的一年慢慢到來……
貞觀二十五年初,河西地區剛剛從漫長的冬季熬過來不久,就迎來了百年難得一遇的乾旱,乾旱致使河西大地上河流斷絕、樹木花草枯萎。
更嚴重的當然是百姓的春種無法有效的進行,三個月過後,河西大地上一滴雨水都沒有。
水草不豐、牛羊不長,望著昏黃的天空,數十萬百姓只得仰天長嘆,然而換來的仍然是蒼天無盡的沉默。
河西的乾旱沒能使沙州倖免,武媚身為沙州太守,自然將精力放在了民生問題上。
為了緩解乾旱所帶來的困擾,武媚親自帶領沙州百姓在城外開鑿水井。
不僅如此,武媚還做了另一手準備,那就是命令商隊在前往漠北之後,以沙州太守府之名在漠北一帶購買糧食囤積在官倉之內以備不時之需。
貞觀二十五年四月,武媚召開了太守府會議,到場的除了太守府的一眾官員之外,武媚還特地命人請來了五州將軍東米赤加。
雖然東米赤加此時很不樂意,可是礙於將軍的身份,硬著頭皮來參加今日的太守府會議。
東米赤加心裡明白,今日議事的目的便是解決數月以來沙州所面臨的自然災害。
對於天災,吐蕃人向來是一種畏懼,認為是上神在懲罰民眾,因此東米赤加才不願意議論長達四個月乾旱。
眾人坐定之後,長史李靖開始向武媚彙報數月以來沙州因乾旱而受災的民眾,數量居然高達二十萬,眾人聽罷無不唏噓,武媚臉色陰沉,轉向東米赤加問道:
“將軍大人,沙州遭受如此大的災害,可謂是百年難得一遇,二十萬百姓受到影響,不知將軍大人可有應對之策?”
“天災向來是由上神決定,我們怎能在此評論,難道你們就不怕上神的懲罰麼?”
“將軍大人何必將天災歸罪於上神,如今我沙州二十幾萬百姓即將因為天災而斷糧,難道我們身為一方父母官就不應該商議出解決的辦法麼?”
“哼,解決民生問題是你這個太守大人的事情,本將軍領兵在外豈能因此而分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