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奶奶做的醬大骨,用的是自己的獨家配方。
蘇奶奶做菜,是沒有正經師承的,她做的更多的就是家常口味。
因為長期在西北,因此,蘇奶奶的菜餚上帶了明顯的西北特色。
後來到了京城,針對京城人的口味,經過改良,改良成了更加容易被京城這邊的人接受的口味。
在用料上,蘇奶奶很注重搭配,主要香料雖然就是常規用的八角、小茴香、桂皮、幹辣椒、花椒、香葉等等。但另外加了一些香其醬、幹黃醬、大蔥段、生薑、料酒、生抽、老抽、胡椒粉等等。
每一種調料的配比,也是蘇奶奶精心調配過的。
不得不說,蘇奶奶在做飯這個方面很有天賦。
凡是經過她的手,食材似乎都會美味一些。
蘇奶奶製作的醬大骨,味道絕對槓槓的。
只是,現在蘇奶奶很少做醬大骨了,主要是醬大骨費時費力。
每一次製作醬大骨,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的,前前後後總要好幾個小時的時間。
比如今天早上,蘇奶奶特意提前到壹鳴閣,忙了三四個小時,才將這一批醬大骨製作完成。
醬大骨選用的是豬棒骨,豬棒骨要在清水中浸泡出血水才可以。
淘乾淨血水之後,清水下鍋,放入料酒。
大火燒開撇去浮沫,焯水五分鐘撈出,撈出後沖洗乾淨,瀝乾水分。
這就算是完成第一步。
第二步則是將大蔥段、生薑片炒香之後加入稀釋好的幹黃醬和香其醬,以及其他調味料,最後放入處理乾淨的豬棒骨開始翻炒。
幾十斤的醬大骨在偌大的鍋裡翻炒,這可真是個體力活。
蘇奶奶的年齡越來越大了,翻炒豬棒骨的時候,力氣難免有所不足。
這也是蘇奶奶現在不怎麼製作醬大骨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天是為了孫子,才專門製作這一鍋醬大骨。
可是老太太的年齡到底大了,體力也有些趕不上。
翻炒了幾下,就累得氣喘吁吁的。
最後,還是梁秀完成了翻炒的工作。
梁秀年輕,這幾年跟著蘇奶奶,也學了不少手藝。
“老三媳婦啊,不服氣不行,我年齡到底大了,以後這些就要交給你了!”
蘇奶奶感慨地說道。
梁秀一面翻炒豬棒骨,一面笑著說:“娘,這餐廳可離不開您嘞,我還不行!”
梁秀對於自己學習廚藝缺少靈性這一點,也很無奈,但勤學苦練能做到,靈性這個方面還真是很難做到。
“你做的其實已經很好了。”
梁秀屬於典型的那種天賦不夠勤奮湊的人。
這一點上,蘇奶奶還是很欣賞的。
就憑著梁秀這勤奮勁兒,將來也必定能有所作為。
“娘,都是您教得好。”梁秀笑。
“以後,掌廚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我在一旁看著。炒製得差不多了,老三媳婦,加清水,再加老抽、胡椒粉、香料包。”
蘇奶奶坐在一旁一面與梁秀說話,一面指點著梁秀。
梁秀雖然對婆婆忽然說要讓自己掌廚這個話很彷徨,但婆婆年齡確實越來越大了,皺紋深了,頭髮也白了。
總不能讓老人家一輩子在餐廳裡忙著。
這些時候,梁秀和蘇老三兩個人也會偶爾說起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