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桑武重重點頭,沉聲道,“臣將全力審訊秦遊泰,只要他還有一口氣,名單來源與幕後主使必將水落石出。但凡牽扯其中之人,臣必將一網打盡,嚴懲不貸!”
“嗯。”
林允鴻神色稍緩,點頭道,“另外,林學士為朕獻了一條極好的建議,成立‘大詔週報’官署,面向全國發行書刊,供百姓閱讀。具體實施與人員排程,皆按林學士的意思辦,各部衙門全力配合!”
“大詔週報?”嚴桑武眉頭微皺,有些不解。
他雖知大詔各地皆有書坊,但面向全國發行書刊,這需要何等龐大的人力與財力?
他沉吟片刻,謹慎道“陛下,這書刊若面向全國發行,耗費巨大,恐怕朝廷難以負擔。況且,讀書人抄錄一份書刊便需不少時間,如此龐大的量,朝廷恐入不敷出。”
嚴桑武所言也不無道理。
如今大詔的印刷坊多由沒有文心的讀書人抄錄,產量有限。
即便是朝廷下發的文冊,也需要耗費大量財力。
若林回的提議面向全國發行,定價過低,朝廷財力吃緊,定價過高,百姓又難以負擔。
林允鴻聞言,眉頭微皺。
嚴桑武的疑慮確實值得深思。
林回的提議雖利在千秋,但具體實施卻困難重重。
林允鴻心中權衡,若強推此事,財力損耗恐難以承受。
就在此時,林回開口道“嚴大人,大詔最不缺的便是紙墨,這些皆是百姓負擔得起之物。‘大詔週報’的推行,不僅可改變百姓對朝廷的陳舊印象,更能賦予他們直面不法讀書人的勇氣。”
他頓了頓,繼續道“民間疾苦,朝廷需為百姓提供發聲的渠道。即便朝廷一無所獲,此事也值得推行!”
嚴桑武苦笑道“林學士,此事推行下去,耗費的可不是小數目,而是朝廷無法承受的財力與人力。”
林允鴻心中有些慚愧。
皇子的提議雖好,但強行推行,對大詔國力的損耗實在太大。
即便動用內庫銀兩,恐怕也是杯水車薪。
大詔人口何其龐大!
“嚴大人!”
林回微微一笑,目光堅定,“發行‘大詔週報’,不僅不會耗費大量財力與人力,反而可減輕讀書人的工作量,更能為百姓提供更多的生計。”
“減輕讀書人的工作量?”嚴桑武一愣。
林允鴻眼中閃過一抹精光,“為百姓提供生計,還不消耗大量財力與人力?”
“正是!”林回點頭起身,朝林允鴻恭敬一禮,目光落在他案桌上的玉璽上,“學生可否借陛下的玉璽一用?”
“玉璽?”林允鴻一怔。
嚴桑武臉色驟變,心中震驚萬分。
那可是大詔皇朝最高權力的象徵,非國君,誰敢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