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這些話,在烏蘭察布之戰前,鄭克均也曾經對岳飛等眾文武說過。
但岳飛、項羽都是武將,他們對此理解不深。
他們並不十分清楚,鄭克均為何不廣徵糧稅,以滿足六十萬大軍出征,以應對蒙俄聯軍的大軍壓境。
岳飛只模糊的以為,鄭克均不想加重大明百姓的負擔。
實際上在一個國家振興的關鍵時期,突然抽出大量人力物力去打一場戰爭,絕不只是苦了百姓那麼簡單。
嚴重者,甚至喪失國運。
李悝是治國能臣,對於這一點的理解,要比岳飛、項羽等武將,深得多。看書喇
所以他完全贊同當初鄭克均對岳飛等人說的話。
同樣的,今天他也堅決反對鄭克均突然開啟遠征。
“李大人放心,這一次,本王還是隻帶十萬人。
並且絕不會再動用剩下的五十萬軍隊,以將糧草消耗降至最低。”
“那也不行,殿下知道十萬人遠赴外東北,到底會消耗多少糧食嗎?
這比六十萬大軍出征烏蘭察布,消耗的糧食更多。”
李悝說的話,一點也不誇張。
烏蘭察布距離長城並不算遠,所以新北軍動用民夫為前線運送糧食,有官道可行。
沿途還有驛站可以換車換馬,補給草料。
出了長城後,又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後勤壓力小得多。
但新北軍若是遠征外東北,補給線將從天津拉至雅克薩城以北,甚至是斡難海岸,動用民夫數量成指數倍增長。
加上路途艱險,罕無人煙,沒有驛館修車換馬,一路上不知道需要增加多少行程。
上千里路途,人吃馬喂,光是民夫消耗的糧食,就比軍隊消耗的還多。
最重要的是,目前的黑龍江和吉林,還未完全歸於王化,還有很多東北原始部落。
這些部落都處於窮困飢餓狀態,見到糧食還不紅了眼?
難保不會有幾個不怕死的部落,襲擊大明運輸隊。
如此,還要對後勤路線進行保障。
參與保障計程車兵,還不是得吃糧食?這又是多大的消耗?
所以歷史上的遠征,大部分都動搖國本。
隋煬帝遠征一個高句麗,就讓大隋帝國深受重創,外東北可比高句麗遠得多。
李悝實在不明白,明明等一年,就可以有充足的軍糧供應,鄭克均為何偏偏此時要如此急切地遠征。
“糧食的問題,本王自己想辦法,遠征外東的決定,本王絕無更改。
李悝大人,你休得多言。”
鄭克均不想再和李悝糾纏下去,他心裡的想法,李悝和這個時代的明朝人,永遠不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