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督初擬戰策,披髮軍駐守黃河一線,保證後勤道路通暢。
十萬精銳駐紮聊城,臨邑,商河,濱州一線,保證大軍後方安全。
二十萬大軍開赴滄州,依然以河北兵打頭,作為攻城步兵攻擊城牆。
不過火槍隊和炮兵要全力做好掩護。
一旦河北兵全軍覆沒,凱撒,麴義,你們率領輕重步兵登城。
三個月之內,務必拿下滄州。”
“是。”
眾將齊聲領命。
“公子,”
就在這時,張遼站起來,向鄭克均彙報了陳逸之的事。
“公子,陳逸之與其麾下的河北兵,紀律太壞。
從臨邑到滄州,中間還有多座大小城邑,如果都讓他們屠戮一空,於我新北軍聲名不利。”
“張將軍覺得該如何處置陳逸之和他的部隊?”
鄭克均問道。
“下放後軍,反躬自省。”
“那本督把他們調來北伐幹嘛?還不如把他們就地斬了。”
“沒錯,就該把他們就地斬了,凌遲碎剮,以儆效尤。”
這時一名將軍站出來,義憤填膺。
正是愛新覺羅·董額。他已經得知孫思克三兒媳被河北兵輪番姦汙的事,早已怒髮衝冠。
愛新覺羅·杏馨是他親生女兒。
鄭克均心裡笑了一下,沒搭理董額。
“張將軍剛才說,陳逸之和他麾下的河北兵,屠殺行為於我新北軍名聲不利。
本督敢問張將軍一句,這名聲是老百姓心中的名聲,還是地主士紳心中的名聲?
如果是老百姓心中的名聲,剛才本督和諸位將軍都看見了,他們都歡迎我們。
似乎我們在他們心中的名聲,並沒有損毀。
至於地主和士紳,我們在他們心中的名聲,可謂一塌糊塗。
但這名聲真的是陳逸之毀掉的嗎?
本督覺得在這件事上,本督的責任更大。
比如攤丁入畝,比如廢除科舉。
另外還有滿清軍隊,陳逸之對清兵的屠殺,可能會讓他們誓死抵抗。
但這隻怪陳逸之嗎?
如果本督當初不宣佈參與屠殺漢人的滿清軍隊,以及賣國賊當誅,恐怕征伐三藩時,就會有無數將領士兵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