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將軍說得不全對,本督決定儘快與吳三桂大軍決戰,還有一個原因。
最近一個月,新衣社和天地會,從黃河以北帶來很多可疑的訊息。
似乎滿清在熱河,蒙古,盛京等地,大規模調動軍隊,秘密訓練,意圖不明。
董額麾下都是一群新招募的農民兵,康熙和博爾濟吉特氏不是傻子。
他們絕不會指望這群農民兵將我新北軍徹底擊潰。
那他們為什麼還要派這些農民兵南下?
康熙和博爾濟吉特氏,都不是會認命的人。
在滿清主力被滅的情況下,他們一定會想辦法逆風翻盤。
此時還不知道在醞釀什麼陰謀。
所以本督不想在南線戰場久拖不決,必須儘快滅了吳三桂和王輔臣,揮師北伐。”
項羽和陳宮,考慮問題都是從戰術層面考慮。
想的是怎麼打贏眼前這一仗。
岳飛格局比較大,是從戰略的角度考慮問題。
但鄭克均作為一鎮諸侯,眼光不能僅限於此。
必須從整個國家的全域性角度,去制定策略。
就如糧食,吳三桂軍隊消耗大,難道新北軍消耗就不大嗎?
雖然新北軍糧草儲備更多,鄭克均還可以從系統買糧食,但也不能無謂消耗。
現在的河南,湖北,湖南,被清軍禍害得一片狼藉。
將來新北軍佔領了這些地方,難道不安撫民眾?不給民眾糧種?
到時候還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糧食。
豈能白白浪費。
多方面考慮下來,新北軍也必須儘快決戰。
……
韶州地界有三條大河,南水、武江和錦江。
三條河的夾角地帶,是一片土地肥沃的平原。
此時這片平原上,縱橫百里範圍,湧入近百萬大軍。
幾十個村莊的村民,早已得到新北軍斥候的訊息,昨夜便全部往南撤往曲江。
三王聯軍和新北軍各自搶佔高地佈防,到中午時分,兩軍佈陣完畢,背靠三江形成對峙。
一座土丘上,吳三桂在兩名士兵攙扶下,從轎子裡走出來,拿出望遠鏡觀察新北軍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