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有些茫然。
十三四歲的孩子,原先與易峰走的並不算非常親近,這段時間他人跟他說的太多,一時之間他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
“先生,我府中的幾位與先生所言恰恰相反。”
易軒想了想讓李承乾先去上課。
中午在學院吃的飯,許是有了房地產的收入,學院的伙食很不錯,每人不僅有一勺紅燒肉,還有一碗羊肉湯可喝,這在夏日算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了。
下午兩節課比較靠前,上完時太陽還老高,他拍馬回了城。
沒有進家,而是直接進了宮。
聽說李二跟幾個重臣還在議事,易峰暗呼老天幫他。
直接求見長孫。
“聽說你已到書院授課,這就很好,年輕人就該……”
長孫現在不像原來那麼親民了,許是覺得馬上要成為易峰的丈母孃,所以架子也端了起來,動不動的訓斥兩句。
“娘娘,臣還有家事想和娘娘私下稟報。”
長孫狐疑的看了他一眼,不過還是揮手宣退了周邊人,只留下一直常伴她左右的一個。
“說吧,今日去了書院,是不是發現了什麼?”
長孫的面子緊張起來,女人天生的就是敏感派,她知道易峰要說的定是與太子他們有關。
“今日,我與太子長談了一番……”
他將兩人所談,適當修飾說了起來。
長孫知道易峰是在為太子考慮,心中高興,聽他對太子的規勸,暗暗倒是有些感激。
“子謙,你雖年弱,但自出仕以來,每算必準,太子如何,魏王如何,亦或是蜀王如何?”
易峰倒也不緊張,來之前他就想到長孫會問這個問題。
“娘娘,他們如何不取決於臣,而是取決於陛下,取決於娘娘。”
“娘娘當知,孩子在少年時有新鮮感和逆反心,這些並不是一畏的壓就能讓其不發生。
陛下自然是對的,但臣恐承乾失了本心。”
“在臣看來,三人皆是優透的孩子,承乾仁孝,青雀好學,就連李珞也是少有的聰明人,若兄弟同心,必會讓大唐百年無憂。”
“那玄武舊事……”
長孫的面上帶著急迫,許是這些話在她心中壓抑的足夠久了。
“娘娘,過去的應當過去,臣可擔保此事不會發生,但臣需娘娘的協助。
說句攀上的話,臣馬上要與承乾他們成一家人了,本該置身事外的想法臣也不能再有了。”
長孫默默注視他良久,有些欣慰的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