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子字並不多,看完後李二抬頭目視殿外,陷入了沉思。
“請玄齡和輔機來見朕。”
見有黃門急速走了,他又開口道:
“將皇后請來。”
同在宮中,長孫自是來得極快。
李二也不避諱,將摺子遞給了長孫,長孫面上一怔,正待拒絕,就聽李二道:
“易峰的摺子,你看看。”
聽是易峰的,長孫倒沒了顧忌,接過心安理得的看了起來。
“陛下是打算讓臣妾參與此事?”
長孫看完也就明白了李二的意思。
“內庫參與吧,他要的東西三日內準備好,交…”
李二想了想,最終還是接著道:
“內庫出物資,而後交於冠軍縣,想來他們可運至吐蕃。”
兩人又聊了幾句,聽得殿外人稟報,長孫就退下了。
連表情都一樣,李二將摺子遞於長孫無忌和房玄齡。
兩人看完後對視一眼,房玄齡嘬了嘬嘴,還是開口道:
“陛下,易子謙此行是打算行徵北舊事,收回吐蕃?”
老房用詞很有意思。
吐蕃是自元開始才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內,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或統一、或分裂多國的存在,
但老房用了收回之詞,殿中的另兩人並不奇怪,反而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容。
打仗嘛!當然要明正言順,想著推翻皇帝,但不能這麼說,所以出現了清君側這樣的詞。
皇上不會錯,那就是皇上身邊多了奸惡之輩,那打仗的意義就是為了將奸惡之輩除了,至於會不會連皇帝老兒一起宰了,人有失手嘛,很正常。
這也是為何現今每戰前,都會有檄文誕生的原因,正義戰勝邪惡,自古皆然。
現實的例子就是駱賓王,他起草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據說,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驚問是誰寫的,有人說是駱賓王所寫,武則天感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雖然惜其才,但最終徐敬業兵敗,武則天殺駱賓王之時,可絲毫未手軟。
“易峰這小子,曾向朕言及吐蕃,想來此次只是佈局為主,至於收回吐蕃,或要十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