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肖鋒的體力必須留在之後的進攻回合裡像對面的三號球員一樣靠個人能力分配球,所以此時過度的把精力消耗在防守端上是得不償失的。
於是,在劉宏提醒完肖鋒以後,肖鋒和戴餘兩人就默契地交換了各自的防守站位
此時的防守位置回到了和前幾個回合裡相同的防守站位了。
原本和對面的三號球員屬於正常對位的肖鋒來到了對面一號球員身旁。
而原本應該盯防一號後衛的,徽陽中學這邊後場防守能力最強的戴餘則來到了弧頂的位置。
戴餘在等候著從後場運球一路運球過來的對面三號球員。
當本次進攻時間來到十六秒時,對面的三號球員已經持球走過了半場。
而他的隊友們也雙叕叕地再次為三號球員拉開了空間。
和剛才說的一樣,比賽一旦打到這個份上拼得就是球隊裡主力得分手的個人實力。
複雜的戰術在此刻反而會給球隊帶路一定的負面值作用。
不過,此時對方的四號隊長也發現了一些異常狀況。
他們好像又換防了???
“不,不是好像,是已經換防了。”
等近視的四號隊長定睛發現了戴餘的身影后,呆在內線位置的他此時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怎麼辦?現在應該怎麼打。。。
徽陽中學的控球組織後衛,也就是那個叫戴餘的傢伙。
他的個人防守能力可不是他們在之前碰到的划水對手可以相比較的。
戴餘的身材在防守和他一樣的擅長持球進攻的後衛時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就算是防守類似於三號球員這樣的鋒線型球員時也不會在紙面上落後太多。
最可怕的是他的臂展和橫移速度。
但是,此時三號球員面對戴餘的防守也並不代表一定會處於下風。
因為在職業比賽中常常流傳這樣一句話。
一個球員的防守能力好不好,最重要的是得看看他到底有沒有付出過多的犯規代價。
比如某些職業球員在其聯賽中常常以綽號為極其兇悍的防守者而聞名,但是其他球隊的資料分析師就會觀察到這樣的球員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絕佳的防守者。
他們中一大部分的人防守質量通常不高,在比賽裡基本都是以犯規為代價而把自己防守的對位球員送上罰球線。
這樣的防守者當然是配不上優秀二字的。
而戴餘的防守其實並不屬於這類犯規數多於搶斷數的冒牌防守大師。
本場比賽,或者說在本屆比賽的所有比賽加在一起。
戴餘的個人搶斷資料都是遠遠大於他的犯規數的。
他的防守面積覆蓋整個半場,他將自身身體方面的優勢和運動能力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