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也就夠了。
就算是氣……也能看清楚移動的方向!
“柳生,左邊!”他沒有動,反而喊了一聲。
柳生條件反射往左邊移動,而落點果然在球場的左邊半場。
“150.”柳在場外報比分。
第二個球——
“右邊!”
他卡在球拍和球接觸的時機出聲,桑原已經沒辦法再改變球路。
“300!”
老實的人實在是不明白他到底哪裡露出了破綻讓仁王看穿了自己要把球打到哪兒?
“右邊!”
“400!”
“上面!”
“10!交換半場。”
丸井直起腰:“喂,仁王,你到底怎麼回事,還帶遙控的嗎?!”
“你也可以開口說話啊,又沒不讓你說話。”仁王說。
丸井:“……你等著!讓你見識一下本天才的截擊!”
仁王哼笑出聲。
他身後的柳生:莫名跟著仁王君的口令動作了呢,總覺得有哪裡不對。
仁王的假期過得特別充實。
春季的特訓時間表並未像夏季那樣特意錯開了太陽最盛的時間,理論上是可以在天黑之前完成的。
但事實是,參與特別訓練的十幾個人,都沒辦法在最理想的時間下完成全部訓練。
就算是最遊刃有餘的三巨頭這個稱呼還是來自於《網球週刊》的中學版面)也一樣。
這原本就是他們查了資料,又找了認識的私人教練國小時曾上過課的教練)詢問後安排出來的最貼近極限的訓練單。
他們手上的負重並不止0.5kg,他們的訓練單上只在計算過骨骼承受力後寫上了最大的負重數。
並且為了監督觀察訓練單有無訓練量過度和部員們有無身體不適)大家,他們都壓縮了自己的練習時間。這意味著花更短的時間完成更重的訓練。
網球練到一定程度,水平上的差距在基礎訓練時其實無法體現。
但大家訓練量是不一樣的,有限時間裡不一樣的訓練量,多少也體現了網球水平了。
喜歡[綜]逐光者請大家收藏:()[綜]逐光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