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總體而言,王言上位並沒有導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他很輕鬆的鎮壓了叛軍。對生產生活有破壞,但是相比起歷史上的隋末來說,只能說有些損失,但是不大。
畢竟隋末群雄逐鹿,以致於大隋五千萬人口,到了李世民執政的巔峰時期也還沒有恢復過來……
不過對王言來說,大隋的什麼局面都是百廢待興。
沒有了楊廣以及大戶的掣肘,他做起事來順利了許多。被殺怕了的官員們,都能很好的貫徹他的意志,給大隋的百姓們以寬鬆的生存空間。
眼下的大隋,無論怎麼說,百姓也談不上生活二字……
613年,冬。
楊廣身後跟著侍衛,走在洛陽繁華的長街上。
臨近年關,哪怕是天寒落雪,在外行走的人也有不少。
得益於身為皇都的原因,大軍在側,之前的動盪並沒有影響到洛陽、大興的安寧,甚至洛陽的人口還增長了不少。
另一方面原因,自然便是棉花的種植擴大,再加上海外種棉花運回來,大大的降低了棉的成本,普及了棉花的應用。
作為生活在富裕地區的普通百姓,相對來說也是有些餘錢的,多年過來,也都配上了棉衣棉褲棉被等等,抗寒能力大大增強。
近幾年,以洛陽、大興為中心,方圓百里之內,沒有發生過凍死人的事情。
王言在這邊有著完善的情報系統,確定不是凍死了沒報,而是沒有。
棉花增強了禦寒,哪怕大風雪塌了房子,一時半會兒也凍不死。此外就是煤的應用,大家都燒爐子取暖。
其實古代的中國並不好看,火是生活基本所需,山都砍禿了去,又怎麼好看得了。只有皇家園林,大戶人家的山,不讓百姓們砍,這才能有些觀賞性。再者便是險峻的山嶺,不好砍,砍了丟命,要不也保不住。
第三點便是因為糧食的穩定供應,不會因為國內的災害導致糧價的大範圍波動,一直穩定在可以負擔的範圍之內。
哪怕冷,生了爐子,煮上熱粥,吸溜溜喝上一碗,也就能頂過嚴寒。
王言功莫大焉。
這都是他這些年不斷的發散影響力,調動各種資源去做的事。
楊廣忘本了,平了中原大戶以後,他的權力達到了巔峰,關隴、南方大戶不敢違逆。但是楊廣沒明白,他的權力,是來自於王言的支援。有王言的威懾,他的權力才能輻散出去。
他確實高度集中了兵權,確實加強了中央集權,但那是從正經的體制結構上來說的,而不是在這樣的一套結構之下去行使權力。
他的權力行使不出去,落實不到地方,又有什麼用。
現在揹著手滿大街溜達的楊廣,經過了幾年的思考與覆盤,才算是明白了,滿朝都是反賊,只有王言是忠臣啊,但王言還是他自己逼反的……
看著人們在街上行走購物,看著擺攤的老闆吆喝著攬客,看著飯館裡的熱氣,透過玻璃窗的露珠,可以看到裡面推杯換盞,人聲鼎沸。
孩子們凍紅著臉,跟在大人身邊高興的蹦蹦跳跳。
唇紅齒白的是富貴人家,紅臉上有幾分髒兮兮的,是窮人家的孩子,走在街上都很歡樂。
甲士們十人一隊,伴著嘩嘩嘩的甲頁翕動之聲,在街上巡邏。街上有爭吵打架的,看到甲士過來,老遠就息了聲,互相怒視一眼各自散開。
因為若還打,甲士過來不問青紅皂白,弄著刀鞘直接挨個的打屁股。打完了才問緣由,他們自己判斷一下,還要再打沒有理的人。肯定疼,但不要命,要命的是丟臉。
若是叫甲士遇到了小偷,那小偷就慘了,會被轉運到礦場挖上一年的礦,而後送到海外去種地。偷孩子的更不必說,會被打斷一手一腳,養好了以後在國內勞役,一直到累死為止。
有無家可歸的人,不論老人孩子,全都被收容了去,孩子有書讀,但凡能幹活的全都有活幹。
別的地方執行的肯定不到位,但洛陽、大興兩地,卻絕對是堅決執行的,一點兒情面都沒有,社會治安相當好。
楊廣一路走著、看著,他享受如此煙火氣,因為這是帝國強盛的象徵。至於形成這些煙火氣的百姓,他沒什麼感覺。因為他從來沒有看得起這些百姓。
不,看起看不起都是錯的,他的眼中沒有百姓。於他而言,不過是供他驅馳的資源罷了,死活好壞他並不在乎。
到了一家飯館門口,看著在門口的棚子底下熬煮羊湯的師傅,聞著空氣中瀰漫的帶著少許腥羶的香氣,他不禁食指大動,當即帶著身後護衛的甲士走了進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來五大碗羊湯,五斤筋餅,再燙一壺燙。”
楊廣沒有問後邊的護衛,直接要了這些東西,進去了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