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參謀拿著炭筆速記,王言笑道,“重複一遍。”
“……南下,平中原!”
“去吧。”
“是!”
參謀顫抖的立正大喊,嗓子都劈了去。
事情發展的很快,王言這邊還在收縮兵力的時候,中原已經又一次的掀起了一場動亂。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中原大戶廣泛聯結,秘密結社,暗中準備。
起步就弄出了二十萬大軍出來,並且還不像上一次那樣是分散的,而是十分有組織的快速集結到了一起,充分發揮了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在黃河兩岸地區大肆席捲百姓。
地方上的部隊甚至都沒能第一時間壓制住,反而成了送裝備的經驗寶寶。
當然,一個縣城百十號人的兵力,也做不出什麼大事。在這幫大戶們造反的第一時間,就將縣城的部隊給滅了,雖然死傷不小,但死的也不是他們,沒人在乎。
一個郡的千餘兵力就不一樣了,全都是吃好喝好練好的職業士兵,他們的戰鬥力不是中原大戶鼓動起來的農民軍可以比擬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尤其大戶軍隊的甲冑武備並不豐富,一千多大隋正規軍能攆著一萬的大戶軍隊暴揍。
而且郡裡的軍隊也不是隻有一千人,他們有徵調府兵的權力,大戶鬧起來的第一時間,郡裡就徵調了府兵,開放了武庫,第一時間能拉出來的人馬就有三五千人,後續隨著交戰,打崩了大戶軍隊以後,吸收了被捲進去的其他府兵,兵力是一點點壯大的。
不過顯然,他們沒有已經徹底瘋狂的中原大戶壯大的更快。他們也不敢過分的散開,只能是周邊相鄰的郡合兵一處,針對性的打擊一下大戶軍隊,但是等到了大戶軍隊席捲過來的時候,也只得閉門不出,保證郡城的安危,勉力支撐。
但是也沒多大作用,正所謂人馬上萬,無邊無沿,幾十萬的軍隊席捲過去,很少有能頂住很長時間的。
而且在不斷的行軍、卷席、攻城之中,燒殺搶掠的大戶軍隊之中的農民們,也被這集體的氣氛給摧的瘋狂了去,戰鬥力也在與日俱增,兵甲也在不斷的增多。
這不能怪那些被捲起來的農民,他們是無辜的,也是沒有自控能力的,是在大戶的帶領下,一步步的放大了心中的惡。
當然也少不了在和平生活之中壓抑許久的各種不滿,他們被欺辱,他們要交各種的稅,要賣兒賣女,要為奴為婢。
同時他們被捲進了造反的隊伍裡去,也不敢不聽話,不聽話直接就是死。聽話,還能燒殺搶掠一番以後再死。
這就不是個選擇題。
所以罪都在大戶的身上,包括百姓的壓抑,也都是大戶造出來的。
當然朝廷也脫不開去,差不多是最大的大戶罷了。同時有一定意識的,去維繫平衡。從這個方面來說,朝廷還是好朝廷呢。
大戶軍隊遍地開花,他們不斷的集結,不斷的卷席更多的人,造成更大的破壞。尤其最重要的是,眼下中原正是春耕時候。這一場浩劫捲起來,中原將顆粒無收,陷入饑荒。
但是大戶們顯然是不管的,他們就是瘋狂的到處卷人,搶奪武備,開倉放糧,隨意揮霍。尤其針對性的打擊老王家的地盤,王言在中原地方有不少的養殖場。
如同上次那般一樣,起兵的大戶第一時間就來老王家的產業搞破壞。
不過王言早都預料了他們要造反,哪裡還會給他們機會呢,豬都不養了,打仗的時候全都採購到了軍隊。莊戶們也都遷來了遼東這邊,大軍護佑,安全的很,到這邊繼續養殖,也都是一樣的,基本沒怎麼耽誤生產。
不知道多少人在罵王言。
因為王言的動作,他們也知道了王言早都知道了,那麼楊廣肯定也知道了,肯定也有準備。打高句麗,就是專門給他們打的,讓他們以為看到了機會。
但是他們也沒有退路了,之前是王言掀起來的,這次卻是他們自己送上去的,要麼王言死,要麼楊廣死。
他們顯然不會去找王言的麻煩,那邊幾十萬大軍,王言天下無敵,他們敢去,那是自投羅網。於是他們用盡一切的去快速壯大,而後西進函谷關,要殺到大興去。
他們當然不順利。
因為他們一路卷席著奔向函谷關的時候,大軍已經開出了洛陽。南方的軍隊也集結完畢,渡江北上。身在北方的王言調集的十萬大軍,也已經退回來,向南壓迫。東部沿海的海軍也封鎖了海岸。幷州、西北的邊軍也早都收縮,在翻越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