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強人與壯馬開始集結。
去年來的時候在華池縣戶籍上只有兩千餘戶,年底時變成了四千餘戶。但這個戶籍極不標準,嚴格說整個華池若包括所有熟蕃生蕃,戶數能達到八九千戶。蕃漢比例大約在二比一,蕃人佔三分之二,漢人佔三分之一。主要是蕃人難以核實,另外蕃人不用交納稅賦,主動報戶者就計在戶籍上,不主動報戶者,朝廷也不會派人專門清查。包括王巨也是。
蕃漢分佈地點也不同,荔原堡與平戎鎮一帶幾乎全是蕃人,漢人除了過往的行人商人外,很少在這兩處定居。但到了華池鎮與鳳川鎮,則開始蕃漢混居。
同時強人壯馬的抽調比例也不標準,有的村寨幾乎每丁都抽成強人與壯馬,但有的村寨可能三丁都抽不出來一丁。至於最前線的生蕃部族,那更是意思意思,例如去年被西夏入侵的雞兒寨與野屈寨的強人壯馬比例就很低。
各村寨大小又不一,比如鳳川鎮二十三族,強人壯馬才勉強一千餘人。但荔原堡與平戎鎮平均一族壯馬強人接近了兩百人。當然,一族也不等同一村,有的大族也分成了好幾個村寨,象環州的慕容族能分成十幾個村寨。不過大多數一族就是一個村寨。
一部分強人壯馬被徵到新蕃騎中,不過隨著遷徙,前線的一些生蕃也隨之遷到後方,陸續地編置了部分強人壯馬,數量反而略略增加了一點。總體數量的變化不是很大。
王巨等他們列好隊伍,說道:“諸位,這次請你們過來。一是集訓,依然象以前那樣,我選擇了三十幾處地點,分成若干組,讓你們各自就近集訓。另外還有幾項決定。”
“明公。說吧。”一些近處的蕃子說道。
相比於去年王巨初來華池縣,需要射箭立威,現在要好得多了。
“我打算將你們分別組成幾十都,一都以十隊為主,也可以多,也可以少。但少者不能低於五隊。多者不能多於二十隊。不過如何置都,本官交給你們自己決定,由你們自己組都。但有一條,一都之內,各隊不能離得太過遙遠。”
這也是王巨與李三狗商議的結果。
畢竟蕃人與漢人是兩樣的。儘管置都會帶來許多好處,會提高戰鬥力,甚至未來能正式派上用場,但務必以減少騷動為主,所以雖開始置都了,卻將這一都之內的各小隊編制權交給了蕃人自己選擇。畢竟有的蕃族結仇太深了,將他們編入一都之內,那不是提高戰鬥力。反而是削弱戰鬥力了。
這個似乎不為難。
各個蕃人開始自己置都。
有的部族大,一族就是置成一都了。
但有的部族小,特別是鳳川鎮各部族。只好幾族才能組成一都。
折騰了一個多時辰,幾千蕃人才組成三十二都,同樣很不標準,有的一都能接近四百人,不亞於宋朝的一營官兵數量,有的一都只有一百餘人。
這個不要緊。反而王巨要求的也只不過是一支預備隊,不是正軍。
王巨讓胥吏記下各都小隊名稱數量。又說道:“還有一個決定,那就是一都會置一個都頭。一個副都頭。本官以後會賜於兩個都頭每一人匹馬,一套制式馬甲,一把戰刀,一副弓箭。同時在集訓與點集時他們有權指揮調各自都下的強人與壯馬,不過這個指揮權只限在點集與集訓之時。不點集與集訓時,他們不得以任何理由調動與命令你們。但有一條,必須以官府的命令為準繩,更不得背叛大宋,不得為非作歹。不過本官不說,相信你們也清楚吧。”
“喏。”
“為了防止一些弊病發生,這兩個都頭人選還是由你們決定,請你們現在開始挑選兩個都頭人選。”
這個辦法新奇,各個蕃人嘻嘻哈哈選舉各自的都頭。
又折騰了近一個時辰,六十四名都頭推舉出來,王巨讓胥吏記下名冊,說道:“各都頭與隊長留下,餘下的近處請回去吧,遠處的請紮營休息,明天回去。”
王巨將幾百名隊長與六十四都頭集結,問道:“你們各村寨有多少丁壯,我不問戶數,而是問丁壯的數量。”
大家七嘴八舌地報告著,可能有誤差,越是大的部族村寨,誤差率越高,不過誤差數量不會太大。王巨又讓胥吏記下來,然後說道:“各位隊長,請各自將你們賬下各隊年五十以上十八下者的姓名報出來。”
這個也有誤差,但同樣誤差不大,畢竟一隊多者不過二十幾人,少者僅十幾人,作為隊長,多少有些瞭解。不過人數有些多,王巨調來十幾名胥吏,兩都一組,分成十六組做記錄。
記錄好了後,王巨才說正事:“朝廷於西北置強人與壯馬,其用意無外乎增加邊防實力,拱衛邊境安全,保護你們的家園。所以才置了強人與壯馬,所以才每年集訓一次。為何要集訓,一練武藝箭法,二練配合。東澗谷一戰你們大約都聽說了,敵寇兵力與我朝官兵的數量幾乎相彷彿,但他們武藝並不比我朝官兵遜色,甚至因為騎兵數量多,戰鬥力更強。然而為何我朝官員幾乎將他們全軍殲滅?一是指揮,二就是配合。所以丁壯參加強人壯馬集訓的比例越高,村寨的實力也就越強。但你們以誠相待本官,本官也以誠待你們。若是平時西夏只派小股軍隊來抄掠,那麼多是你們各寨自固而戰,官兵配合支援。這時候強人比例越高越有利。然而夏寇正式入侵,大股敵人到來,朝廷能做的必須是堅壁清野,讓小寨的百姓往大寨轉移,或者轉移到各個砦堡。也要抽調強人與壯馬與敵寇交戰。那時那一寨強人比例越高,那一寨必然吃虧。畢竟只要進入戰鬥。必然會出現傷亡。因此,本官將數量再次分配一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巨說完,從胥吏手中將名冊拿過來,對照著丁壯數量與強人數量的比例,以都。以村寨,以隊進行刪減。這一減,減得有些狠,餘下的強人與壯馬數量才三千五百餘人。有的一都生生被減成了七八十人。
只減數量,然後又將數量報給這些都頭與隊長,說道:“至於擇出那些強人。本官還是交給你們決定,不過本官提幾條參考,第一是體力羸弱者,第二家中是獨子者,第三家中有兄弟進入番落軍者。那麼這些人可以擇出強人行列。你們回去後,立即擇減,本官再派出胥吏相助,儘量於五天之內擇減完畢,將名單交給各都頭,由各都頭上交給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