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曙說了兩個太監名字。
不過趙頊仍擔心,畢竟朝堂上的事烏七八糟,這也是王巨灌輸的理論,不要以為有好心,就能辦成好事情。不做事不難。一做事則是很難。於是他又找到那兩個正準備出發的太監,說道:“華池縣那個王巨。本王十分喜歡。”
兩個太監莫明其妙。
趙頊索性挑明瞭說:“請麻煩兩位,到了華池縣對他轉告一句。從實稟報,一切有本王替他做主。”
這樣說,還不明白嗎?
這個小王巨就是俺的人。
而且宮中太監都知道趙曙身體一直不大好,雖然不知道趙曙那一天隔屁,更想不到一年多後趙曙就隔屁了,但知道趙曙這個身體骨不會太長久,頂用熬上十幾年就了不得了。那時候這個大宋的天下是誰的?
兩個太監立即說道:“奴婢會意。”
…………
年關將近,華池鎮湧來許多百姓。
原來李三狗在鎮外建了一個軍寨,後來蕃騎營搬到西華池砦去,王巨就著廢物利用的原則,將這個軍寨改成了一個草市。
這後面還有好幾個背景。
第一是私商。
象這樣正大光明的私商,在光池縣還從未有過。隨著子午山山匪或剿滅,或逃亡,就是有一些亦民亦匪的山民,在官兵的震懾下,也不敢重操舊業了。因此私商規模越來越大。
原來朱清與諸位商人聯手,慶州商人還有些怨言,現在怨言也沒有了。首先他們也害怕了,這個小知縣可不是一個好惹的主。私鹽不得走華池道,不過可以走慶州道,銷量影響也不大,受益未減反增。
私商規模龐大,就不能再用獨輪車了,而且也在僱傭許多民夫押運。有的百姓手中攢了幾個錢,便購買了一些大牲畜,制了車子。不是獨輪車,而是真正的大車,少者能載五石,多者能載十石。買車子就得有人做車子。而且這時代車子容易損壞,又有人修車子。並且速度又慢,因此客棧酒肆又連續出現。
一系列的產業模式便連帶著出現。
況且那個酒作坊與器甲作坊,同樣需要許多人手,以及拉貨的車子,與拉貨的力夫。
百姓少一文錢就能活活餓死,多一文錢日子便會越來越好。
王巨幾道露布命令,也讓百姓心安,到了秋後,子午山幾乎所有逃戶一起返回家園,甚至一些逃到外的逃戶也返了回來。華池戶數現在的戶數若包括蕃戶,達到了四千多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甚至朱清那些傷殘的馬匹,幾乎未出華池縣,便在華池本縣售之一空。
多數用來做拉馬的,雖然不能做戰馬了,拉拉貨還是行的。
其次前方許多蕃部遷徙到後方,多在華池鎮前面,人煙也變得稠密。
最後王巨又推出了一些利民政策,戒令不能徵百姓的小買賣商稅,鼓勵大家來交易。又讓朱清與慶州商家帶著本地缺少的外地貨物,放在草市上出售,又設立了趕集制度,五天一集。
於是這個草市子立即熱鬧起來。
甚至平時不逢集,也許許多百姓來交易。
但問王巨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