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了,王巨只好想辦法。
有一個完顏阿骨打與沒有完顏阿骨打是兩回事的,就象宋軍伐夏,不能說那時宋軍就弱,現在宋軍就強。實際那時宋朝更強,當然了,經過這數場大捷的磨礪,現在陝西各路將士戰鬥力與戰鬥經驗也跟了上來。但一個是王韶指揮,一個是高遵裕指揮,馬上就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
據吳楠帶來的情報,王巨估猜著甚至不用到明年秋天,遼國就能將這些叛變的女真完全鎮壓。
也不能怪陸輝,如果不是情況有變,就是今年遼東動亂,明年秋天遼國將叛亂鎮壓,時間也來得及。
但問題是……
難怪西夏敗到這份上,遼國也沒有於邊境派使傳書責問宋朝。
他想了許久,讓吳楠回遼東傳話,這個時間絲毫不能耽擱,現在時光就要進入九月,還要返回密州,然後再返回遼東。
返回遼東沒有多大難度,雖然蒸汽機技術還不完善,不過能推動一些小型船舶頂風航行了,但速度會很慢,稍稍耽擱,遼東那邊就進入了深冬臘月,大雪漫天之下,即便到了港口,也不能及時將命令傳給陸輝。
所以這一行必須得快。
見到陸輝後再傳三條命令。
第一條命令,就是於各部首領中選擇出一個有能力,特別有軍事能力的人,扶持他為諸族頭領。
蛇無頭不行,象這樣亂蓬蓬的一團,只要逼得遼國調集重軍過來,一二三就鎮壓了。但有一個強力的首領,再加上生女真的強悍,即便遼國將他們鎮壓。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再讓陸輝囑咐這些女真部,不要盲目的擴大地盤,地盤越大。對管理要求越高,據吳楠帶來的訊息。恐怕那邊還沒有這樣的人才。
如果遼國兵力多,也可以利用主場優勢,特別是遼東那邊的地廣人稀,大山黑水,進行遊擊戰術。
其實無論陸輝如何講解,那邊也未必有人掌握游擊戰術的真諦,否則遼國四五年也未必將那邊鎮壓。
不過如果將游擊戰術的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稍稍發揮出來那麼一點兒。也會將此次叛亂的時間拖得更長。
第二條命令便是扶持這個首領後,讓他喊出不納糧,不上貢的口號。
特別是這個上貢,將女真各部坑苦了。
一旦這個口號傳出,會有更多的部族加入叛亂隊伍。那麼就象李自成前期那樣,吸引了無數百姓自發地開啟城門,迎接闖王。
當然,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權,是絕不可能喊出這種傻鱉般的口號。
就象到了延安,立即頒發了一套成熟的貨幣稅賦體系。百團大戰後,倭國將重心放在了這邊,還發明瞭蠶式圍剿。導致根據地縮水一半,於是延安稅賦立即提高了近一倍,然後王震開拓南泥灣……
但反過來說,這正是一個政權走向成熟的標誌。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朱元璋。
反例還是李自成,前期確實不納糧,不徵稅,不過明朝晚期各大戶貪婪無比,每家每戶都囤積著大量的錢帛糧食。吃大戶就可以了,但到北京後則不同了。不納糧不徵稅,無法養活那麼多士兵軍官。於是所謂的義軍大肆搶掠,所以人家清兵入關後,諸豪紳主動出來迎接……
但王巨也不是想扶持一個金國崛起,因此也無所謂了,只要遼東反叛力量變得更強大,後面的,誰去管?
於是王巨用了這種飲鴆止渴的辦法,去誤導遼東各部。
第三條命令則是於明年春天立即開始於鴨綠江畔修建船舶,這也是一條成熟地航道,當年兀惹起義,就是利用這條航道,派出使者覲見趙光義。
現在不是派出使者,而是為陸輝五千兵馬撤退做準備。
一旦發現前線節節不支,讓陸輝立即帶領著五千兵馬撤退下來。即便前線能支援住,明年夏末也要將這五千兵馬帶著撤退下來。但不是回宋朝,吳楠回來時,陸輝幫助鼓動下,叛亂的軍隊都達到了兩萬多人,相信到了明年春天,叛軍規模更大,遼國想要鎮壓,必然會調動周邊所有力量,包括鴨綠江畔的駐軍前去鎮壓。那麼陸輝到達這裡時,遼國的駐軍數量會變得很少,陸輝就可以帶著五千兵馬將這些城市軍砦一起催毀,餘部剿滅,隨後迅速潛入到高麗地界,利用高麗狹長的地形,以及兩國邊境東海岸那邊的山區地形,秘密到達東海岸,再用小船裝載著,登上大船,撤向宋朝。
不過這一條十分困難的,第一是速度必須要快,第二必須不能讓高麗人提前察覺,甚至圍堵上,那樣就不能載贓於高麗了。
這又要提前派人勘探詳細的道路,以及高麗於鴨綠江畔兵力的分配。
但只要將遼國激怒,向高麗再度發兵,王巨高枕無憂了。
至於高麗人會迎來什麼報復,王巨不會管的。
他心中對東面那兩個國家印象皆不好,但相比於棒子,倭國雖然殘忍,還有一些值得尊重的地方,至於棒子的猥瑣自大,王巨是十分痛恨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最好遼國能學習成吉思汗那般做法,將這群棒子殺光了,王巨才會拍手稱快呢。
可究竟如何,王巨也無法預判。
主要是隔得太遠,中間又隔著一個遼國,那怕是在密州,利用特腳遞,換人換馬,也足以在七八天之內,將訊息從湟州送到密州了,但人在遼東,兩邊一個聯絡,最少得半年以上的時間,因此王巨就無法及時做出變動,只能靠陸輝在那邊憑藉想像力大約發揮了。
王巨親自將吳楠送出湟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