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彈劾也不能說沒用,只能說只有一根毛的用……
因為這次屍骸遊行,是經過趙頊同意的。
王巨還刻意說了其原因,首先是花銷。
滅西夏都困難了,況且還要拿下吐蕃,如果不是時機不錯,王巨可能會選擇拉攏阿里骨,給他大量好處,以換取他安份守己。
但連滅兩國,未來會產生多大的花銷吧。
就象眼下,會州會戰陸續結束了,三軍將士得賞賜吧,犧牲的將士家屬得撫卹吧。
其實許多宋軍十分有血性,寧死不降,有血性歸有血性,人家用命對待朝廷,朝廷最少有所表示。如果朝廷以為是理所當然的,那麼就會象宋太宗高梁河一戰那樣,拿下太原,看不到任何賞賜,三軍不願意奮戰了,由是高梁河慘敗。
但這個賞賜不可能每人只給兩三貫錢,最少平均起來每人給三四十貫錢,大家才會心動,可此次參戰的三軍將士達到了十幾萬之眾,賞賜與撫卹必會產生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想平滅兩國,就必須這樣做,有了豐厚的賞賜,再加上戰利品也能瓜分到一些錢帛,沒有參戰的將士才願意參戰,參戰的將士才願意殺敵立功換取賞賜。
三軍士氣就上來了,有了士氣,才能平滅兩個國家,這是根本所在。
但這樣,未來花費會更大,就算不加賦稅於民,事實上王巨也沒有打算加賦稅於民,但這些財政終是從國庫裡撥出來的。因此越打到後面,越會有人用此做文章。
不要小看了這群人,實際上胡人稱王稱霸,正是中原內部出了問題。就象五胡亂華,實際上東晉有數次機會能收回中原的,比如桓溫。比如劉裕,但他們想做皇帝了。機會也就錯失了。或如安史之亂,安祿山與史思明打到最後,無法用兵了。然而各個藩鎮開始割據了,唐朝無法中興……不說別的,用人堆也將這群胡人堆死了!
現在仍是這樣,如果內部不擰成一股繩,再加上連伐兩國,成功率依然不會太大。但這次機會錯失。恐怕是永遠錯失了。
所以有了這次遊行,前線邸報說死了六十萬軍民,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或者朝中大臣來說,也僅是一個數字,現在將這些屍山骸海放在你們面前,讓你們觀看,那麼還會不會說什麼和平!
當然,趙頊可沒有讓這支隊伍刻意繞到司馬光家門口,更不會同意王巨派門客帶著手令。在司馬光家門口大鬧一場。
不過也只如此了,以前司馬光再三攻擊王巨,不帶王巨反擊一回?難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並且兩人相比,司馬光是百姓,王巨是州官好不好?
也就是司馬光種的因,現在開始收穫這個苦澀的果實。
還有一個隱形的用意,那就是民意,而民意這個東東,是可能操控的。
就象王安石的變法,實際王安石確實隱約看出了一些東西,就象宋朝的賦稅。整是唐朝的數倍,但為何宋朝更富裕。
不要說宋朝稅重!
再重也沒有重。更沒有美帝重!
或者說宋朝鹽貴,鹽是不貴。可有通訊費,有柴油汽油費……好了,不屑玩鹽這個低階東東了。
而且透過青苗法,他已經看到了貸款的一些作用,透過市易法,他也看到了商業的價值……只是身在這時代,有時代的侷限性,他看得不清楚,因此變法帶來了許多新的弊病。
但有的變法確實是很不錯的,比如免役法。
何至於讓一個百姓用怮相公來喚豬?
這就是某些人對民意的操持,更厲害的是袁崇煥,這個人並沒有金大神所寫的那麼完美,有很多缺點,但至於磔刑後,滿京城的百姓來分食他的屍體?更過份的是劊子手每割一塊肉,老百姓排著隊,花錢買這塊肉當場生食。
所以王巨在彼岸,只在基層執行選舉制度,上層依然是精英任命制,民意這個東東,太不可靠。
不過也不能小看了這民意,如果讓某些人將民意操控,全天下百姓反對之,則會動搖更多大臣,這三年就有難度了。
這次大鬧的後果,整個天下百姓又會對往事議論紛紛,最少有一件事是許多人都承認的,伐夏之戰如果王巨在宋朝,不會敗得那麼慘,王巨為何不在宋朝?就是司馬光文彥博這些人用手段將王巨逼走的,幸好皇帝頭腦忽然清醒過來,兩次派中使去海外,將王巨再度請回來,這才有了連番大捷,才有了整個宋朝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麼以後,不論是誰,也不易操持這個民意了。
最後就是連番大捷所帶來的影響。
現在的宋朝與後世的差不多,好不容易壯著膽子派了一些船去南海圍觀美帝航母,但就是這個小小的舉動,讓無數百姓激動澎湃。
宋朝也是如此,積弱了許久,只要前線不斷地取得勝利,管王巨怎麼做,就是將司馬光的家拆掉了,百姓也不會反對的。
而且好訊息又來了……所以這些人的彈劾只有一根毛的用,並且還不是頭毛,而是更細的汗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里河過去就是北綏州,宋朝未收回來的綏州地帶,再往前就是橫山。
但這裡的橫山與王巨慶州戰役的那段橫山不同,慶州大捷過後,王巨的處理方法十分粗暴,主動投附宋朝的拉攏之,繼續忠於西夏的則強行鎮壓之。可問題是兩邊的橫山情況根本不一樣,那邊的橫山總體對西夏忠誠度不高,特別是因為兩國私商往來,讓許多橫山百姓意識到西夏的落後與稅賦的沉重,所以宋朝略表現有那麼一點強勢,就會有許多部族會主動依附宋朝,況且王巨用了那麼多反間計。
這邊的橫山則不行了。他們是西夏的老巢所在,甚至當年李繼遷能得勢,這些人最少貢獻了五分之一的功勞。
這種敵意滿滿。即便有部族投附,劉昌祚也不敢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