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縝仍不大相信:“阿里骨怎麼會反呢?”
王巨矯正道:“韓公,吐蕃屬於不屬於我們大宋?”
名義是吐蕃是臣服於宋朝,但別當真,西夏也臣服於宋朝呢。
“不屬於大宋的地界,何來反字可言?而且阿里骨是那一族人?”
“回鶻人與西夏人也有仇。”
“但有沒有世仇?”
吐蕃與黨項人才有著世仇,從唐朝就開始結下了仇怨,所以木徵打糊塗心思時,但也不敢公開與西夏聯合。回鶻人與西夏有多少仇恨?不就是西夏拿下了甘州回鶻,就是那樣,人家甘州回鶻都沒有抗言,況且是阿里骨。
韓縝終於相信了。
“太保,要麼我們停止鳴沙城之戰吧。”
“韓公,不妥,”王巨搖了搖頭,想了好一會兒又說:“鳴沙城之戰必須進行,這是一次大好的機會,我朝無論經濟或者士氣,都恢復到了巔峰,不亞於王韶平滅熙河之時。但西夏政治混亂,經濟更是最虛弱的時候,如果此時不滅西夏,將來再也沒有滅西夏之時了。越是阿里骨反目,這一戰越是要打響,最大限度地奸滅敵人。不然未來想滅夏難度會更大了。”
韓縝無言了。
不僅王巨說的這個原因,還有其他呢。
比如王巨在朝中,就是一個關健的原因。
失去了王巨,誰能有把握滅掉西夏。
還有為了滅夏,這幾年來,特別是今年春天,將無數糧草運向了陝西路。
正好就著那幾萬名戰俘了,如果這一戰勝利。又能得到大量戰俘,僅是這些戰俘,就減輕了陝西路百姓的負擔。
不提募役。如果讓一個正常的勞力不顧農活,去承擔運輸任務。朝廷最少一年得支付三十貫。這個錢朝廷也能支付得起來,然而那樣,陝西路許多農田一起荒蕪了,到時候難不成還要從中原調運糧食,養活陝西路的百姓?想一想一石糧食運到陝西路的成本吧。同樣一石糧食,從陝西路本地購買和糴,則可能僅相當於從中原或南方運過來的成本的十分之一!
但現在有了這些戰俘,就可以不支付任何薪酬。將糧食運到陝西路各地,到了秋閒後,再動員少許百姓,則就可以將糧草運輸到最前線的諸堡砦了。
因此這可能是一場不是太勞民的戰爭。
但過了這一村,再也沒有這一店了。
王巨想了想,立即寫了份書信,將他的猜測分別通知苗授、王文鬱與章楶。
同時又下了一份調令。
讓王光祖、王恩、劉法、郭景修、賈巖分別擔任甘泉堡、定西城、安西城、平西寨、龕谷堡的砦主,原各堡砦寨主不動,但必須受這五個寨主節制,用之增強這一帶的兵力。
又下令王文鬱與李憲。如果西夏人從屈吳山南下,在這幾堡城的前面還有李憲趁機建設的一些小堡砦,但統統放棄掉。讓敵人揚長直入,放到定西夏平西寨來作戰。
他們越是深入,越是分掉了西夏的兵力,並且來不及救援鳴沙城。如果他們返回了,那邊鳴沙城之戰大約也結束了,又會給章楶進一步殲敵的機會。
具體怎麼做,王巨也為來不及細想了,必須以最快速度通知前線才是最正確的做法,但又對王文鬱與李憲下令。務必聽從章楶指揮,以免各自為戰。
“五員將領將五將官兵帶走。涇原路兵力可充足乎?”韓縝又擔心了。
畢竟這一戰是深入到鳴沙城,即便西夏分去大量兵力去了南會州。在靈州,在興慶府與賀蘭山,還有大量的駐兵。
“韓公,涇原路前線到了哪兒?”
“蕭關?”
“章質夫去年修了什麼道路?”
“你是指環慶路兵力?”
“不管那一路兵力,他們是不是宋兵?”
於是王巨又寫命令給种師道,同時也下令,在鳴沙城之戰前後,暫時連環慶路的兵力,也要必須受章楶節制,聽從章楶的調遣安排。
這些個命令,全部用快腳遞送向前線各將手中。
王巨又喊來一個堂吏說:“你去將章相公,許侍郎與熊侍郎請來。”
也就是章惇、許將與熊本。
滿朝頂級大臣,也就這三人懂軍事了,而且沾到軍事了,也必須請許將過來商議。
一會兒三人到來,王巨將情況略略說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