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779章 土豆宴

第779章 土豆宴 (第2/3頁)

推薦閱讀:

放在御膳房裡烹飪,那自然美味了。

老王吃完後嘆息道:“不當吃啊,來年它們可以變出多少土豆。咦,王子安,為何叫土豆,不叫土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敢情在他印象中,豆類就是黃豆綠豆碗豆,兩者外形上區別太大了。

王巨含糊地說:“是彼岸海商取的名字,但只是一個名字,沒那麼重要。”

那就土豆吧。

大家吃完了,這是大功勞,王巨也正好說另一件事了,他站起來道:“陛下,諸公,我前段時間去了三司,讓三司檢視了所有與石炭相關的稅收與直接收入,發現其淨收入都不足兩百萬貫。”

蔡確問:“有什麼不對嗎?”

這是兩百萬貫,新貫,不少了。

“蔡公,你知道如今大宋一年得消耗多少石炭。”

蔡確搖了搖頭。

王巨說道:“我估計最少在六千萬石。多可能達到一億石。”

“有這麼多?”

“蔡公,你再仔細地想一想。”

宋朝戶數直逼一千八百萬戶了,這只是戶冊上的戶數。實際戶數可能還得增加一兩百萬戶,這些雖是隱戶匿戶與生蠻。然而他們同樣是大宋的百姓,同樣在生產或消耗。

隨著石炭開採量的增加,各方面都在使用石炭了。特別是王巨在慶州的舉措,如今正式蔓延到全國,包括蜂窩煤與壁爐。壁爐只有北方百姓在用,沒錢的人家,則就著石炭,搭一個暖坑。這是取暖作用的。

還有做飯的功能。農村人無所謂了,燒各種莊稼的秸杆,城市百姓原來也燒秸杆,同時搭配著木炭,或者木柴,所以宋朝兩稅中有一項單位,束,也就是草,不僅是餵馬的,還有用來做飯之功用。

然而現在漸漸被蜂窩煤取代。並且這項產業養活了不少人。

它使用的範圍就太廣大了,不但北方城坊戶,南方城坊戶也普遍地使用石炭做飯。

這是無煙煤的。至於煙煤使用同樣廣泛,各種冶煉,就連一些陶瓷器作坊,也開始使用了石炭。不提這個工業用煤吧,就是這個民用用煤,宋朝那麼多人口,一年得消耗多少石炭?

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也能看出來,現在的石炭產地主要還是在北方,特別使用了火藥後。隨著開採技術提高,一石出坑價格已經下降到不足二百五十文。如果運輸條件落後,則一石只有兩百文。當然,到了百姓手中還維持在三百五十文左右。然而南方卻不止了,象是泉州與廣州入港價就接近了三百五十文。

實際這個價格真有些坑人,但沒辦法,這時代只要沾到笨重二字,一個運輸成本就是驚人的數字。

正是因為它的價格比較高,彼岸每年也運許多石炭過來,主要就是廣州,次之泉州,原先一年只有幾十萬石,現在每年專門運輸石炭的船隻達到了六十艘以上,重量達到了近一百五十萬石。

因此王巨這個估計,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然而有了這個資料,就有了下面的問題。王巨繼續說道:“陛下,臣以最少的數量計算,如果這些石炭全部由私人經營,朝廷只負責二分抽解,朝廷會得到多少收益?再加上商稅呢?”

有可能後人對宋朝的礦稅不清楚,宋朝坊礦分為國營與私營兩種,國營的就不計算了,私營的則要交納課解,原來因為課解混亂,往往能課五分以上。

王巨提議了坊場河渡制,王安石進一步地改良。最後將私人的課解確定為二八分制,也就是出產十石石炭,朝廷課解二石,餘下八分歸私營礦主所得。彼岸的坑礦制度也是如此,課解後,才根據課解後數量徵收商稅。但坊場河渡制時,在王巨提議下,朝廷將一些經營不善導致虧損或利潤不高的坑礦同樣承包出去,並且坑礦的承包年數時間最長。

這個虧損不一定是人為的,人為的是經營不善,或者官吏貪墨,非人為的則是礦脈已經枯竭,挖不到礦了,那來的盈利?

然而石炭不同,它不是混亂在岩石裡的金屬礦藏,以現在的技術甄別十分困難。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只要不出現重大事故,經營石炭不會存在技術性虧損。

所以現在有許多官辦的炭坑,當然,直接插手經營了,它的利潤肯定比這個二分抽解要多得多。

因此王巨用了這個比喻,就按少的算,沒有官辦的炭坊,全部是私人辦的,只有二分抽解,六千萬石石炭價值一千五百萬貫,二分課解所得就會是三百萬貫。

再就是商稅,一州之內是百分之五商稅,一路之內是百分之七商稅,全國之內是百分之九商稅,打算百分之七,一百萬貫。

也就是朝廷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也不需要苛薄任何匠戶,只要認真的執行商稅,再派幾名官吏檢視各坑礦的產量,就能純得四百萬貫錢。這是按六千萬石計算的。如果按一億石計算,則達到六百多萬貫。

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嚇一跳。

最新小說: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