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711章 苦肉計嗎?

第711章 苦肉計嗎? (第1/3頁)

趙頊讓小黃門將薛向的奏章翻出來,在後面批了一句,向論事反覆,無大臣體。

然後準備手詔,將薛向貶知穎州。

這件事是養馬引起的。

先前開封府界提點使陳向上書,建議給百姓一點錢,讓開封府界百姓也養馬。養馬尤關到軍事,這份上書便呈到了西府,薛向擔任樞密副使,看到後也就同意了。

朝廷準備執行。

然而有人找到薛向論述開封府養馬利弊,開封府不是不能養馬,相反,從開封府到鄭州,朝廷設立了好幾個大型牧監。不過隨著人口增加,土地緊張,許多牧監都出現大規模侵佔行為,也就是許多豪強將牧監的良地侵佔,改成了他們自己的耕地。

至於餘下的地方呢,看看開封的戶數就知道了,開封府面積可不小,但包括京城的人口只有二十幾萬戶,當然實際的不止二十幾萬戶,因為若大的京城流動人口達到了一半,包括商人官戶以及幾十萬禁軍。京城究竟有多少人口就不計較了,這說明除了京城,以及城外九廂,實際開封郊區數縣只有數萬戶百姓,相對於現在的宋朝,人煙並不算稠密。

為何?

土地也。

開封府郊外已經開始出現鹽鹼化,因此百姓為了生存,不是種糧食,而是植桑載果樹,一些肥沃的土地則用來做菜園子。即便王巨提議,王安石發起淤田行動,真正的良田面積仍不多,況且就是這可憐的一點淤田,還陸續地用來安置轉移到城外的禁軍。

這種地理環境,適合普通百姓養馬麼?或者朝廷挪出那幾個牧監。讓百姓養馬,這可能麼?就是朝廷願意挪,難道讓老百姓整天不做活。早晨騎著馬去牧監,晚上再回來?

因此一旦執行。京城百姓必苦之。

薛向聽了覺得有理,於是又隱晦地上書,建議還是取消這道詔令吧。

但因為京城養馬雖是陳向提議的,卻是薛向勸說趙頊下詔的,現在又反悔了,薛向感到十分尷尬,在奏章裡也就寫得不清不楚。趙頊看後,沒有太注意。

薛向看到皇上沒有表態便急了。就在私下勸說其他大臣上書,只要你們上書反對在京城養馬,那麼我再說一句,當時臣思慮不妥,確實京城養馬有諸多不便。那麼這道詔令便會取消了。

可事情傳到陳向耳朵裡了,他一聽大怒,幹嘛,咱們都是變法派,都是新黨,你幹嘛拆我的臺?若論不便。難道陝西路與河北路就便嗎,還是不便!這不是為了解決國家缺馬之弊嗎,百姓雖有不便。為了國家長久計,這點不便必須得忍著。

因此他找到御史舒亶,挑唆了一番,舒亶便上書彈劾薛向:薛師正為大臣,事有不可不面陳,而背誹為盜名。

這些奏章都是有存檔的,趙頊讓黃門找來薛向的奏章,看後同樣大怒,如果真有不便。當面說哉,知錯能改。善莫大矣。況且你是堂堂的副宰相,有什麼不能說的!然而當面你遮遮掩掩的。卻在背下里嘮叨,這是啥行為,還是一個堂堂的西府副宰相麼?

於是有了這條批註與手詔。

但這個手詔只是草詔,經過翰林學士或知制誥認可謄抄後,才能成為真正的詔令。

趙頊正準備將手詔派人送到翰林院,外面便有黃門送來陝州的急報。

“傳,傳,傳兩府、兩制、三司、司農寺、御史臺所有官員前來延和殿議事。”趙頊看後氣得直哆嗦。

如果這事兒發生在唐朝,也就罷了,都有刺客公開刺殺宰相,武元衡直接被殺死了,另一個宰相裴度也差一點見閻羅王了。但那是晚唐,國家衰敗時才有的亂象。

現在朗朗乾坤,國家中興之時,居然出現了刺相案,這意味著什麼?趙頊腦袋都要炸開了。

大臣們陸續到達延和殿。

趙頊對小黃門喝道:“讀。”

小黃門將陝州的急奏唸了一遍。

諸位大臣同樣一個個傻了眼。

知審院東官安燾小聲地說:“會不會是苦肉計啊。”

熙寧變法以來,無論怎麼爭,怎麼鬥,但不會有人搞刺殺的,這個頭一旦開了,大家都有性命之憂。但相反,王巨可以是說大宋最悍不畏死的高階官員,李師道淄青節度使,元和刺相案的元兇,另外還有焚燒倉庫等行為,可以說是唐朝元和時代的布拉登)都遠不及之。

最新小說: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