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朝之前。就有許多人喜歡旅遊了,不然李白與大蘇等人不會寫下那麼多美麗的詩詞文章。
但黃驊遲疑道:“少保,經濟倒不是問題。”
王巨企圖他懂的。既然能刻意轉了這麼大圈子旅遊,那都是有錢人,宋朝貧富嚴重不均,沒錢的連飯都吃不飽,有錢的錢多得怕人,就象京城的樊樓,一頓飯就會消費幾百貫幾千貫,然而到了晚上,五棟飛樓皆是賓客滿坐。
那麼這一路轉著。錢就會一路丟著,無疑也會給許多人一份生機。而且某種意義上,也達到了王巨所說的交流目的。
不過他又說道:“可是路程太遠了。沿途風險多多,即便有老兵保護,還有水土不服、瘴癘以及江上風浪、山路倒跌等風險。”
“這個倒無妨,瘴癘嚴重主要是廣南西路,地勢稍低,大理東北部幾乎就沒有了,反正南方不冷,可錯開瘴癘的高峰期,至於山路艱難,難道還有華山之險嗎?真不行,可以於每一景區訓練幾個導遊,由他們帶路,讓他們提示注意安全。至於江海風波之險,我們可以製造一些專門載乘遊客的船隻,聘請最高明的船伕駕駛航行。如果這樣還怕有危險,那乾脆也不要出門了。”
黃驊被王巨說樂了。
“其實不要低估了它,如果組織得當,它不亞於種茶業。”
旅遊業分成交通、遊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六大種類,王巨記得前世僅是一個旅遊業便產生了三萬億人民幣的收入。當然,在宋朝不可能指望出現多麼發達的旅遊業,而且與榷茶一樣,國庫賬面上也很難看到有多少直接的收入。但這個收入卻是實打實的存在著,如果發展起來,它養活的人不會比一個茶葉養活的人少。
何謂治國,國強民富,這才是真正的治國。
王巨想到這裡,他立即就將這個想法寫下來,包括前世旅遊業的各個組成。
反正這些人錢多得花不掉,想辦法替他們花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份奏摺一前一後到了京城。
朝堂的各個大臣都無語了,真滅大理啊?
現在又搞出什麼旅遊業。
趙頊古怪地放下奏疏,看著大夥。
大夥都無語,不過在心中想,如果自己不擔任著官職,會不會在這個安保行的保護下,到處看一看?
但這是遙遠的南方啊。
不過有這個想法的都是老傢伙,一些歲數不大的大臣還有些浮想翩翩的。
王珪說道:“這個飛錢行倒是可以採納,利於商貨流通,互補有無,朝廷也可以不加賦稅而增加收入。不過這個安保行……朝廷還是不要參與。”
吳充說道:“王公此言極是。”
但王珪意思也不是反對,如果王巨有能力。將商人組織起來,由商人自己負責。再說,大理還沒有拿下呢。
其他大臣都無語。如果讓王巨在南方再折騰幾年,看樣子。他能將南方几個國家說不定都能滅掉。
趙頊啼笑皆非地轉移了話題,而且他也不相信,僅是組織幾百人或者幾千人,到處轉一轉就能與茶葉養活一樣多百姓,他問道:“諸卿,蘇軾如何處理?”
烏臺詩案發生了。
為什麼繼續發生?乃是宋朝經濟好轉,最少國家經濟好轉,王安石下去了。但變法在繼續著,農田水利法乃是變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種,於是趙頊撥出大量錢帛,進一步興修水利與治河。
作為科學家沈括,趙頊不會不利用的,因此還是讓他視察了兩浙路水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