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是最佳之時。
也就是王巨能做的幾乎做到了極致,如果這樣還會失敗,那真的沒辦法了。
傳令兵繼續在大聲傳著這三條嘉獎令,並且王巨就在軍中,沒有人懷疑這三條口令是虛假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離柔遠寨越來越近,歡呼聲也越來越大,也立即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隨著士氣進一步鼓作,前面的宋軍就象破開道道人浪一般,迅速的撕開敵人的後面逃軍,中間逃軍,向前面插去。就連許多速度快的西夏騎兵也被追上,有的人被擊斃,還有的人被迫下馬抱著腦袋蹲在路邊投降。
最最關健的時候到了。
梁永能好不容易逃到柔遠寨下,然後氣喘吁吁地說:“叔父,可能我們估計有誤,宋軍主力並不在環州,而是在這邊。”
開玩笑,延州支援。延州有那麼多兵馬支援嗎?
“有多少兵馬?”
“三萬多,四萬多。”梁永能被殺蒙了,也被追蒙了。磕磕巴巴地說道。
天知道來到多少宋軍,反正肯定比他帳下的兵力多了很多。
“立陣。繼續放人,騎兵準備,從兩翼殺過去。”梁乙埋也不顧得是不是宋軍主力了,大聲呼令道。
宋軍咬住西夏人就衝了上來。
梁乙埋還低估了這種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儘管他讓大軍刻意留下三道口子,可是敗兵人數太多,追擊的宋軍人數更多。而這裡的地形只能說是略有些開闊,也是梁乙埋刻意挑選最開闊的地帶。
可它終是山溝。即便開闊,又能開闊到哪裡?
幾萬敗兵散開逃竄過來,立即襲捲了整個列陣的夏軍,即便準備好的兩翼各五千騎兵,也被敗兵卷得不能前進。
“衝啊。”姚雄大聲喊道,他騎在馬上也看到了兩翼的騎兵。一旦讓他們得逞,還是很危險的,最少進入僵持局面後,宋軍想利用敗軍衝散夏軍之勢將不會存在了。
那時候宋軍頂多持平,休想大捷。甚至還會有危險出現。
他一邊大喊,一邊又傳令,將部下數營騎兵分成三部。左中右襲擊過去。
兩軍迅速衝撞在一起,戰場立即一片混亂,姚雄帶著騎兵在前面衝殺,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大量夏軍繼續在逃命。王君萬也大吼道:“衝啊。”
不顧身邊的西夏逃兵了,他橫槍騎馬,一馬當先,衝在前面,生生從無數西夏逃兵中撕開一個口子,帶著保捷軍殺了進去。
王巨則是站在前線一個峁頂上指揮。看到戰場混亂,他立即讓傳令兵揮旗。催促後面的宋軍跟上。先是姚兕的軍隊衝了過去,他這一部與曲珍、楊文廣兩部一樣。是馬步軍集合體,有騎兵,有步兵,不過三部騎兵與以前的騎兵不一樣,至少他們人人有馬。
最先跟上去的便是姚兕帳下的騎兵,接著在副將蘇平指揮下,步兵讓開一條通道,放開曲珍與楊廣文兩部騎兵先行衝擊過去。隨後三部步兵合一,尾隨殺上。
戰場依然在僵持,但王巨看得很真切,主要就是那兩翼夏騎在發揮著作用,他們不僅是騎兵,還有少量鐵鷂子。這種情況維持下去很不妙的,他立即下令,讓楊培與顧永平兩部衝向那兩支騎兵。
可能兩者戰鬥力相差有點大,但在這個戰場,實際那兩營騎兵也不能很好的發揮著作用。就這麼寬,寬度還不足兩裡,如果放在平時算是很寬闊的山溝了,然而現在有多少將士在戰鬥?因此王巨讓兩部衝上去,將兩部騎兵纏住,後面劉昌祚的大軍再衝擊過來,那麼才有勝機。
然後他又扭頭看向另一側。
另一側戰鬥也拉開了帷幕。
梁乙埋讓耶午能底守著那個狹隘的隘口。
這個地形有些險惡,當然這也是最基本的軍事常識,無論草包葛懷敏,還是梁乙埋也懂的。
不過這時候很關健,劉紹能說道:“竇將軍,高將軍,末將願意領兵前往。”
“好。”竇舜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