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這支前行軍,主要就是開路,兼掃除一些“障礙”,這也說明了宋夏兩國將士的心態,自蔡挺王巨大順城之戰過後,兩國軍隊的戰鬥力在漸漸轉移。
但這支軍隊與中軍離得不是很遠,一路上風平浪靜,就順利來到大順城下。因此這一萬多前行軍隊根本就未想到宋軍會出城襲擊。
大順城兵力似乎不少,可自己兵力也不差,並且浩浩蕩蕩的中軍即將到來,宋軍敢出城作戰嗎?
所以前行軍主將都哆臘訛正在看那些奇怪的牆。
昨天還沒有出現,一夜成牆?
牆不高,只有一丈有餘,厚度嘛,也就是那麼一回事,不過兩尺。
正因為速度,決定了厚度,厚高又決定了高度。但這個原理,臘訛暫時還未想到了。
然而這些牆面積太廣大了,整整將大順城前面全部遮蔽住。
牆的前面又露出六十多道門。
“這會很麻煩,不知道撞木能不能將它們撞倒。”臘訛心想道。
因此臘訛又仔細地盯著這面巨大的牆看著,牆體還是褐色的泥土,非是那種粘合性很好的粘土,但除了泥土外,還有大量閃著晶瑩剔透般光澤的冰晶。
“這真是奇思妙想。”臘訛終於看出一夜成牆的奧秘了。
那就是用普通的泥土和著水,再放在版具裡,現在氣溫依然很低,只要經過一夜凍結,第二天拿掉版具,一面面堅固光滑的牆體便出現了。
當然,它不常見,頂多再過一個月。江河融化,這一面面光滑的牆體不用撞木去撞,便自己塌陷了。
但西夏大軍能拖上一個月時間嗎?
其實這個辦法。也不是王巨首倡。
鹹平二年冬天,契丹南侵。當時楊六郎在遂城,契丹攻之甚急,許多城牆搖搖欲墜,於是楊六郎召集城中所有丁壯,打來井水,又用井水
澆在城牆上。因為當時天氣冷,水還沒有滑下城牆,便結成了冰凍。遼人無法攀登,圍困數日,被迫退去。楊六郎也因此功,遷任保州知州,並且在蕭燕燕南下時,又建奇功。
兩者性質是一樣的,只因為形式不一樣,所以方法略有區別,這種牆必須有幾個時辰的凍結時間,開始還需要版具塑形固定。
至於是那種泥。重要嗎?
甚至若有密封性好的版具,不用泥,全部用水都成。
這個牆就是西夏人馬上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脂訛只好繼續看著裡面彎彎扭扭的通道,牆重要,這些個通道更重要,似乎讓他嗅到了隱隱殺機。
看到這裡,他說道:“準備塔樓。”
得登上木塔,才能看到它的全部面目。
就在這時,大順城的城門開啟了,一隊隊宋朝官兵從裡面湧出來。先是步兵,後是騎兵。
臘訛大叫道:“立即集結。準備防禦。”
竇舜卿也站在城頭上觀看,略略皺了一下眉頭。
他聽從王巨建議。在大順城下用冰牆做了一個大迷宮。這能很好保護大順城的安全。
其實王巨還有其用意的,首先大順城絕對絕對的不能失。一失,西夏主力軍隊連同供給便能揚長直入了。此外,它能很好地消耗一部分敵人。雖在京城裡王巨說能守住諸堡砦不失便是大功,然而王巨內心可不想僅是保住諸堡砦的。
但開始時是不能爆發大會戰的,敵人兵力多,勢大,士氣旺盛,若是這時便大會戰,可能輸得連褲子都沒得穿。
所以開始主要任務是兵力的佈置,消耗敵人的糧草與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