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四〇四章 私軍(下)

第四〇四章 私軍(下) (第2/3頁)

推薦閱讀:

能成功地轉移出去,就能遠離那個浮華的世界。然而就是轉移了,能不能變好,依然是一個大問號,只能說禁兵家屬可能負擔會少一點。

這個同樣沒必要說的。

“朝廷於西北用兵,越來越倚仗蕃兵,蕃兵是強大,不過漢兵若不強,終非美事。雖然鄭白渠這一帶屯集的保捷軍非是邊民,民風也不及邊民強悍,不過他們多少受到戰亂的影響,而且與邊民不同,實際朝廷陸續開始重視屯田,然而多是鄉兵性質的弓箭手,用費雖省,終非建制。邊區也有保捷,不過零散。這麼多保捷軍就聚集在這幾百裡方圓,無論集結,還是訓練都比較方便。因此我對他們同樣看重。”

“那個蔗糖會賺多少錢?”王君萬擔憂地問。

其實王巨也不用解釋了,既然連騎兵都想到了,豈能不重視?

但問題現在又是器甲又是騎兵的,用費會更多。

就那個一個小玩意,能賺來這麼多錢嗎?

王巨說得含糊,這個時間說慢也慢,但只要朝廷同意了,錢帛又湊得差不多,說動手就動手,也就是說快,也很快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個比你們想的好。”

趙度先是騎馬去四川看,看了後,又連人帶馬乘船去了兩浙。

在他信中仍堅持認為遂寧的甘蔗最好。

這沒辦法,就象後世的中國產業,無論再好,也成了偽劣山寨的代言詞,本國人都不相信了,外國人如何相信?

主要離得太遠,王巨也不大清楚,來到在這世界,糖霜買過兩三回,可甘蔗還一次沒有吃到呢,如何評價?

但趙度說得比較客觀,就算遂寧的甘蔗比較好。那麼兩浙的甘蔗不比廣南的甘蔗差吧,廣南製出來的蔗糖製品,都受到歡迎。為什麼兩浙的不行?

在信中他還反映了一個問題,不是大家所想的。遂寧甘蔗業萎縮,規模不小,川南許多地區甘蔗業同樣可觀,問題是有背景的發展起來了,沒有背景的淘汰下去了。

只能說經過張順王小波叛亂後,大多數耕地得到分配,巴蜀的兼併壓力比陝西與中原的小。反映的問題很多,再比如朝廷對巴蜀徵稅比較困難。於是用帛代替糧食徵稅,結果導致當政絹價上漲,甚至巴蜀百姓將絹往朝廷運,那邊因為缺絹,從荊南將絹往巴蜀倒調運。這豈不是嚴重浪費?

這個問題還真有點難決了,它的根本不在於貨物上,而在於貨幣……當然,王巨現在不會對貨幣產生什麼想法的,同樣很麻煩的。

不過受地形影響,巴蜀甘蔗業卻不及兩浙。這個原因也就是市場。成都府一帶人煙稠密,不過周邊地區就不行了,往外運。運費又高。除了高價的糖霜。

但放在兩浙路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一條大運河,想怎麼運就怎麼運,因此不僅是糖霜,還有一樣東西,甘蔗汁,以及石蜜,用甘蔗汗做的蜜餞。

因此兩浙甘蔗種植規模遠勝於巴蜀,所以趙度建議。暫時放棄巴蜀,離得遠。不易管理,運費高。成本高。那麼由葛少華兼顧著廣南的甘蔗,他在兩浙負責兩浙甘蔗。成本方式仍與木棉一樣,由兩浙官員用稅賦墊付,內藏庫收益上來後,再償還給三司,這樣還節約了一筆不菲的費用。

反正這種合營後,王巨將六成收益交給了內藏庫,也等於是內藏庫產業了。

趙頊也同意了。

不過王巨接到信後,又回了一封信,刻意講了一條,這個銷路不僅是宋朝與宋朝周邊的地區,還要將主意打到市舶司上,特別是杭州市舶司,有許多船隻與倭國人高麗人打交道,而倭國那邊似乎產銀,因此可以與這些海商交易。

眼下不會擔心銷路,未來則要將銷路擴大化了,這樣才能提高利潤,另外就是技術保密。洩露出去,商人賺錢了,那也只是賺錢了,能做什麼?

所以這個蔗糖的利潤不會小,不是延州幾家商戶在廣南種的甘蔗,而是廣南東路與兩浙路所有的甘蔗,只要能收購兩三成上來,產量也是驚人的。

並且又與燒酒不同,銷路有限,口感還不大習慣,因此利潤跟不上來。它開始時利潤會是賅人的數字。

不過有一件事,王巨要進京說明。

那就是均輸法,似乎這個均輸法在大多數人反對下,等於沒有執行,或者說執行了一部分,但這個棉花多半王安石要執行了,它不是百姓的產業,而是內藏庫與三司產業,商人無權干涉。

那麼蔗糖十之八九王安石也會讓發運司經營,那肯定是不行的,說不定都能錯過前幾年暴利的好時光。

最新小說: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