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四〇三章 私軍(上)

第四〇三章 私軍(上) (第1/3頁)

推薦閱讀:

王巨在磨洋工,錢明逸等不及了。

鄭白渠他是分不到大功勞的,但總能沾一些腥氣吧。比如前段時間王巨又開始卡嚓了,雖然朝堂因為王安石分散了注意力,甚至大家不彈劾王巨了,卻有人來找他的麻煩,再次說他無能,不能御下。

鄭白渠竣工,就能多少遮一點醜,一切為了修渠,我是在忍忍忍。

他騎著馬來到堰壩前,看到王巨問:“為什麼只有這點人?”

“人也不少了,就這一道堰壩。”

“不能再拖下去,再拖下去過了秋汛,這個水堰裡就引不來水了。”

“那倒不會,到了九月半還有汛水呢,除非馬上關中遇到嚴重旱情。”

“太慢了,早點將它修好吧。”

“錢公,你誤會了,人手不算少,多了,浪費勞力。這邊引水不急,但那邊耕耘才是最重要的,下官將田地提前分了下去,及時翻播出來,多少能搶一些冬小麥。陝西糧食多緊張,你是知道的,比如去年涇原路。”

錢明逸無語。

這幾年陝西都有旱情,治平三年有輕微的旱情,雖然不如司馬光所說的那麼重,確實使糧食生產受到了影響。治平四年邊區又有霜旱之災。去年要稍好一點,然而涇原路那邊又出現了旱災。然後蔡挺聽從張載建議,將囤積的軍糧及時發放下去,還從鄭白渠調過去一批糧食。數量不多,但鄭白渠還用交換的形式,向綏州提供了許多糧食。此外,今年施工的用糧,也是來自鄭白渠。時至今天,鄭白渠花費不過四百餘萬。如果不是這個糧食逐步自保,國家支出會增加一百萬有餘!

年年有旱情,只是旱情不嚴重。但萬一遇到大旱之年呢?

這樣講。王巨提前根據情況將耕地分配下去,讓百姓與軍士及時耕耘播種是對的。

而且卡嚓的餘威尚在。為了分田,前年與去年都吵得不可開交,只有今年反過來,比較安靜與順利。

錢明逸是不敢參與分田一事的,不過他也派人在關注著,似乎只有幾家鬧了下,確實是王巨派人暗查,沒有查清楚。隱田較多,王巨分得又少,王巨經過確認後,再次做了調整,幾家都安靜了。

錢明逸聽後長舒了一口氣。

但王巨不僅是這條理由,他繼續說道:“再者,渠工規模比我原來計劃要大得多了,非是不能大,還能更大,但水流量有限。就這麼多水,灌溉面積增加,那麼所有灌溉區又再度缺水了。反而得不償失。這是最後一個水堰,也是比較大的水堰,若是修成了,能灌溉一萬多畝耕地。然而修到這份上,我不得不更小心了。錢公,你不來,我還準備騎馬到下游去測量一下,看看水位如何。這個水位便是決定了引水渠的範圍。若是水位緊張,引水渠必須縮短。然而如何觀察。必須等到周邊的耕地都開始耕耘灌溉,才能得到標準的測量資料。錢公。因此也不能急啊。”

反正錢明逸也不大懂,一番忽悠。錢明逸無話可說了。

“可以灌溉多少頃耕地?”

“準確地說是四萬六百餘頃左右,具體多少,就看這個水堰最後能灌溉多少頃耕地。”

“增加多少耕地?”

“這個真不大好說,但是錢公,這個重要嗎?重要的是它們全部在國家田冊上。”

不在田冊上,如何能徵稅。

這才是問題所在,比如治平元年收入,錢是近三千七百萬貫,絹帛是八百七十幾萬匹,糧是近兩千七百萬石,草是兩千九百萬束。但還有,金銀銅鐵錫石炭,以及其他種種,這才能構成宋朝完整的收入。但其中兩稅錢只不到五百萬貫,絹帛三百七十幾萬貫,糧食一千八百萬石。這是王巨所知道的。也就是兩稅收入不足三千萬。當然那一年受了特大澇災,不然會更多。

但正常年份,兩稅也不過四千多萬。

落在七百萬頃耕地上,這個壓力會少得可憐,就是加上地方官吏的變相剝削,百姓也能吃得消。可落在兩百萬頃耕地上呢?

錢明逸讓王巨忽悠走了。

最新小說: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