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了,也未必會安全,除非那個道士只是一個人。”
陸平便不再問。
他跟了王巨也很長時間了,百姓說王巨是活菩薩,那肯定不對的,但王巨心腸不惡,或者說他不是百姓所傳的那種小善之人,甚至都很少給乞丐施捨,可說不定王巨才是真正的大善。反正這些事往深裡想,是繞腦子的活,他也想不明白。但有一條,王巨是不會讓這個小姑娘送死的。不過陸平真替沙寧感到可惜,二妞說得對啊,放著這個真正的大菩薩,就在他眼皮底下,那個大和尚都想不到,看來唸佛經,將腦子念壞掉了。
王巨來到振錫寺,居然發現毛知縣已帶著衙役趕到了。
因為建渠事宜,兩人也打過交道。
這也是一個很低調的知縣,與杜主薄他們一樣,是多數宋朝官員的代表,淡不上好與壞,有一個好的上司帶領,馬上就能發揮作用。若是一個不良上司,說不定隨時就能墮落。
與王巨關係一般般吧,修渠上他沒有太多支援,也沒有阻撓。
兩人見面,相互略略一寒喧。
毛知縣看了一眼馬瑤瑤,不過他來,可不是全二長請來的,而是寺裡面的和尚稟報了,立即帶著衙役過來察看。
“忤作怎麼說?”
“是自殺死的,但沙寧禪師並沒有留下什麼線索。”毛知縣看著許多湧來的百姓答道。
他十分不解。
湧來的百姓也不解。
準確地說佛教與儒教,有許多共通之處,甚至包括西方的一些教派。
特別是對生命,那就是請世人珍惜生命,反對輕生的自殺行為,不過在維護神聖信仰時,可以捨身。儒教也有類似的解釋,但說得就不及佛教清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湧來的百姓很多,也如毛知縣所說的那樣,這個沙寧禪師平時積善行德,是一個不錯的和尚。但因為他的自殺,讓大家都有點失望。
王巨想了想,還是將真相簡略地說了一下。
“居然是那個刺殺子安的人……”
“基本是了,毛知縣,你讓衙役去問一問,看看寺中可有其他人見過這個道士。”
“行,”毛知縣立即吩咐衙役去詢問,然後又問:“沙寧禪師做了什麼事,讓那道士抓住把柄。”
“我也不大清楚,說不定最後查出來。只是一些在我們眼中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過越是這些道德人士,他們對自身要求很高。往往就是這些小事,卻能脅迫他們。”
“子安說得有理。”
“能否讓我去看一看。”
“行。就是有些難看。”
“兩位明公,能否讓民女看一看父親。”馬瑤瑤說道。
“行,不過你先在外面等一會。”王巨說道,這個小姑娘可能還沒有明白毛知縣所說的難看是何意。上吊自殺的人,會是什麼樣子?舌頭啊。想一想一個修行不錯的高僧伸長了舌頭,那個樣子不難看嗎?
兩人走了進去。
外面有些和尚在堆柴禾,準備將沙寧的遺體焚化。
不過他們神情同樣很哀傷。
為什麼佛教會盛行,一是其平和的教義。二是因果說,三是“昇天”容易。但確實有些高僧做得不錯的,正是因為這些高僧,佛門過於昌盛,已經成了宋朝重要的累贅之一,因此才有了薛向的一個提議,但王巨暫時不知道。
沙寧已經被寺中的和尚放下來,一個長相很清秀的中年和尚,大約四十出頭,王巨看了看。說道:“毛知縣,能否讓忤作將他舌頭放進去,然後讓馬小娘子再看他最後一眼。也能讓外面的百姓好受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