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三〇七章 南方

第三〇七章 南方 (第1/3頁)

推薦閱讀:

“我與楊勾使看過了,雖是山區,不過有一條山谷可以引水過來。但前者必須要鑿穿一座土山,開出燧道,後者甚至要鑿穿兩個土山。可成,但用費很多。”侯可說道。

他們也知道經費緊張,然而反正已經玩大了,不如索性玩得更大一點。

水位提高三丈多,那得灌溉多少耕田哪。

主要是火藥給了他們底氣,否則炸山開燧道,他們以前敢想麼?

“走,我們騎馬過去看一看。”

這是正事,王巨也不顧得回家看望家人了。

一行人騎馬衝向仲山。

實際起初他們選定的渠首已經屬於山區,但情況稍好一點。當然,在洪口下囤水,那個不屬於山區,即便有山,也不過是零星的小土山,能繞過去,所以用費很少,只是涇水水位低,灌溉面積有限,最後大家放棄了。

大家先來到侯可說的第一個地點。

王巨站在涇水邊,也不用量,看著水流的情況,便能判斷出來了,略有一些落差。

事實侯可與楊蟠所挑定的兩個地點,現在這個地點也是明朝王琚所選擇的地點。到了明朝時,涇水惡化更厲害,水位線低,宋朝所建的三白渠不管用了。

因此只好再往上選址,然後開山,建石渠,但就是如此,灌溉面積也壓縮到了九千頃。

侯可所選擇的第二個地點,便是後來民國時,在楊虎誠支援下的水利大師李儀祉的涇惠渠的選址。不過那時涇水惡化得更厲害,如果說現在涇水流量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那時的涇水水流量只能算是一個只能爬行的孩童。因此那怕幾十年後現代化施工,灌溉面積只有135萬畝。

折成宋朝的頃是多少?

宋朝的頃不是一公頃的十五畝。而是一百畝,但也不是後來的畝,而是一百宋畝。因為宋朝丈尺比後來的小。一宋畝相當於九點一分後世畝。一頃是九十一後世畝。也就是那時的技術與生產力,灌溉面積還不足一萬五千宋頃。

但也不是完全吻合。畢竟那麼多年過去,山川地形都略有所改變。

侯可帶著王巨往前走,指著一座山說:“只要打通那座山,便可以將水引向山後的山谷,而且因為地勢較高,可以作引水渠,以後清除蓄水池的河沙。”

這個蓄沙池,最早見於王巨與章楶的那個摺子。

但沒有王巨提出。侯可在史上也建起了這個蓄沙池。

它的出現也是迫於涇水惡化所逼,古人說涇清渭濁,後來由於在涇水上游開屯,涇水惡化,到唐朝時反過來了,變成了渭清涇濁。到宋朝時,由於漢人大肆在渭水上游砍伐木材謀利,包括趙普在內,渭水也開始惡化,這個環境保護問題。還引發了後來的衝突,包括宋軍在河州的一場慘敗。

因此王巨到了涇渭合龍處看了看,也沒有看到什麼清濁的奇景。反正大家差不多,都是泥河滾滾,黃得刺眼。

王巨又好氣又好笑,這使得他想起前世的評價,涇渭變成了什麼?是黃涇水,地溝油,黑渭水。黃黃的涇水,黑乎乎臭烘洪的渭水,涇渭又開始分明瞭……

如果不置蓄沙池澱沙。即便將所有引水渠修好後,泥沙沉澱。最後溝渠淤平,整個水利又失去了效益。

所以才有了蓄沙池。

從涇水引過過來。這段溝渠叫渠首,這裡不能澱沙的,水流有時候會很急。渠首繼續向前,然後選擇一處山谷做水庫,但這個水庫與蓄水無關,而是澱沙。經過一段時間流淌後,水勢平緩,再到水庫,水流靜止不動了,它還在流,但會以很慢很慢的速度流向這個水庫各處,陡門放開的水,僅是包含了一小部分新入的水流,大多數是沉澱後的河水。然後再經引水渠流向第二個水庫,基本八成半的泥沙就沉澱在這個水庫裡,還有一成會繼續沉澱在第二條引水渠裡。

但這個引水渠與水庫地勢比較高,若是沉澱得厲害,透過洩水渠在秋天水位低的時候放水出去,下游陡門關上。再組織民夫將河沙擔出去就可以了。

現在這個選址,落差更大,更適易做蓄沙池。

王巨走到那個土山前觀看。

“這座山石質軟,缺點就是容易倒塌,因此我們又想出一策,將燧道開鑿好後,引水渠建成一個倒瓶口,下大上小,再合上石板,堆上亂石,那麼山體就是倒掉,也不會影響引水渠。”

實際這就等於變成了地下河。

“那不行,如果那樣,萬一維修,還是很困難,”王巨搖頭否決,他又登上了土山,後面是有一座山谷,山谷的邊緣有十幾戶山民,確實適宜做引水渠與蓄沙池。

於是走下山來,又看著這座土山,他也搞不清楚,山體的外面是石灰岩,但裡面是什麼岩石呢?

看了一會,又看了看其他幾座山,然後說道:“我們再去下一處。”

幾人再次騎馬奔向第二處地點。

最新小說: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 國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