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元年三月。
歷時兩個月,寧朝大軍先是剿滅了蕭家,後擊敗北燕。
之後的十日,晉王大開城門,歸降寧朝。
前榮朝最強大的兩股勢力先後覆滅後。
前榮朝的殘餘勢力意識到劉鈞一統天下已是大勢,紛紛上表請降。
曾經支離破碎的榮朝,終於再次合二為一。
只是榮朝這個名字已經成為過去,寧朝才是現在。
在各方勢力上表請降後的第三天。
劉鈞召集了寧朝重要的大臣和將領,商討今後的治國之策。
商議下,除了照搬景州的政策推廣寧朝諸州外。
上表請降的諸王成了最緊要的問題。
“無論如何,寧朝的土地上不能再允許有割據勢力,即便上表請降,他們也要交出兵權,聽從朝廷號令。”
蘇縉說道,他和薛常青的想法一樣。
現在,他們根本不擔心諸王造反,大不了再費些事。
李然沉吟道:“老臣的意思和蘇將軍一樣,不過當前還是有商量的,沒必要動刀動槍,否則一統又要拖延個一年半載。”
頓了一下,他說道:“皇上,老臣以為暫時可以保留諸王,但前提是他們的爵位不能再長子世世代代繼承,而是要平均分配諸子,如此一來,他們的封土就會越來越小,那時候就再也不必擔心了。”
劉鈞還是比較認同李然的話的。
北方的諸王勢力已經被消滅。
封土也盡數收回,但南方的蜀王,定王,越王還佔據不少土地。
雖然請降表上,他們願意交出侵佔的州。
但言下之意,他們還想和以前一樣做個逍遙王爺。
只是,這一點劉鈞自然是不能答應的。
他的寧朝絕對不能像榮朝一樣,九王並立。
但再次大動兵戈顯然也是沒必要的。
對他來說,最理想的手段是和平解決。
“李相話有道理,只是時間太長,也利於對這三州的治理,朕以為封土的治權和兵權必須交出,但是朝廷可以保留他們的爵位和爵位賦予的地位,同時每年從三州的賦稅中拿出一部分作為他們的供養。”劉鈞說道。
劉鈞提出的辦法可是說是正中調和的。
軍隊和文官都沒了意見。
只等剩下的三王表態了。
朝會結束,李然便召集了三王的使者,將訊息告訴了他們。
同時,劉鈞讓鄭雲的艦隊載著兩個軍計程車兵順著海南下,來到定州海域的附近,表明不惜一戰的姿態。
當訊息傳到三王手中後,三方起先是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