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主事客氣了……”羅暄有些侷促。
論及化學上問題,他滔滔不絕。
但在打交道的問題上,他還是不怎麼善於言辭。
劉鈞的目光在兩人身上游弋了一下。
對羅暄,他還是信任的,他的化學知識不但牢靠,而且也是個極具科研精神的人。
以前在學堂搞起化學實驗來,總是廢寢忘食。
“以後,你們就住在匠造司,需要什麼材料,要什麼裝置儘管向龔主事提,有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再來找本王。”劉鈞說道。
接著,他看向龔銘,“這些學員剛出茅廬,麵皮比較薄,也比較較真,你們要好好配合,多給人家試錯的機會。”
龔銘笑道:“殿下,現在他們對下官來說就是救命的稻草,下官可不敢得罪。”
劉鈞輕輕哼了一聲,“這就行,千萬不要官場上的一帶到科研上。”
囑咐了這一句,他起身向外走去。
回到王府。
他來到勤政殿,開啟面前一本厚厚的文書。
這上面都是大基建的專案。
翻到化學工業的部分,他拿起筆在上面做了標註。
現在,他要趁著此次基建補全所有缺失的行當。
正寫著,門官王東來報宣傳司主事劉飛過來了。
“讓他進來吧。”劉鈞說道。
此次大基建的內容中也有宣傳司的任務。‘
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口舌機構,報紙。
如今景州加上金州的人口直達千萬。
景陽城中更是匯聚了來自東洲各國的數十萬商賈。
無論出於對內,還是對外的宣傳,他都覺得是時候建立報社了。
最重要的是,當前景州的紙張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這讓景州紙張的價格變得廉價。
此時推出報紙,極低的成本即便是尋常百姓也能夠買得起。
“殿下,這是景州日報的機構設定和人員名單。”劉飛將一份文書提交給劉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