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的結果是造就了一個自己人吃自己人的經濟結構。
直到王朝末年,這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歷史的宿命開始輪迴。
劉鈞來自當代,自然是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
想要讓景州,甚至榮朝擺脫內卷化,唯一的辦法只有走出去,從全球攝取經濟利益。
這樣,景州和榮朝才能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無論是豪商還是百姓都能夠享受到發展的紅利,不至於為了一點肉沫相互殘殺。
否則,一旦關起門來,依舊是內部的相互踐踏,永無止境。
“全球化。”劉鈞暗暗說道。
儘管這個詞在這裡有些超前。
但是大航海時代各國在爭奪的海外市場不就是這個嗎?
而最終,誰主導了全球化,誰就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這也是他最終的目標。
現在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最終目標服務。
談到這個,二人的討論熱烈起來。
從造船坊回到靜安城,二人基本上議定了將靜安府作為海貿中心的具體細節。
“杏花園內的工坊已經成熟了,回去後,本王會讓劉軒主導,派一批人來,在靜安府同樣建立一個工坊區,這樣,一些貨物就直接從靜安府發出即可。”
來到靜安府府衙,劉鈞最終拍板。
在景陽城因為商貿大吃紅利的時候,他沒有忘記其他府。
目前,他正在制定一向政策,就是讓各府都擁有自己的產業。
實現整個景州的全面發展。
否則,什麼好處都放在景州,其他地方的人心裡會失衡。
事實上,其他知府已經頗有微詞了。
這李然已經反饋了給他。
所以,他統籌規劃下,決定讓靜安府利用海貿優勢,成為海貿中心。
如此便可讓一部分財富流入靜安府。
另外,他還針對各府資源不同分配不同的產業。
這樣能夠縮減不必要的運輸成本。
畢竟在這個依靠手挑肩扛的時代,運輸成本可是佔了很大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