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軍事學堂,培養高中下層骨幹,整合炮兵,騎兵,步兵,三軍一體,發揮出火器最大優勢。”
“建立獨立後勤軍,加強物資供給。”
“規範化武器管理制度,軍餉發放制度。”
“強調景州軍隊忠於靖王府的意識,為此,在軍中設立長史一職,專門負責對士兵和將領的教化事務……”
蘇縉唸完,劉鈞點了點頭。
沉吟了一會兒,他說道:“你們提出的改制之法甚和本王的心意,只是還有部分的遺漏的地方。”
看向李然,他說道:“府衙還要成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要負責廣而告之的事務,姑且稱之為宣傳司。”
“宣傳司?”李然想起了書籍上類似的一個部門。
他以為不是那麼重要,所以就沒有加入改制中。
“嗯,宣傳,宣傳,對內,就是要將王府和官府的意志傳到百姓耳中,對外,則將景州的強大和美好傳遞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加入景州,同時利用宣傳削弱敵人的統治。”
李然將劉鈞說的話記下,道:“下官明白了,回去後便將此事加上去。”
劉鈞又看向蘇縉,“蘇將軍,參軍府之下還需要設立一個機構,名為參謀司,此司需負責戰事的推演,戰時軍隊和後勤補給的調動,制定總體作戰計劃,站前測繪戰場地形等事務。”
“是,殿下。”蘇縉應聲道。
隨著火器列裝軍隊,他能夠看出來以前的軍隊制度已經不適用了。
所以對劉鈞的改制,他是完全贊同的。
這些改制的內容是他和薛常青共同商議過的。
他也明白,一旦改制實施下去。
他們兩個老傢伙就得常駐景陽城,負責總體軍隊運轉,再也不能像以前衝在第一線。
不過正如劉鈞所言,要留些表現的機會給年輕人。
“改制的大體綱領便是如此,回去後,你們再細化一下,交給本王審閱,如果沒有問題,一個月後召集景州所有官員和將領宣佈改制。”劉鈞說道。
對於這個問題,他不願意繼續拖下去。
尤其是現在形勢瞬息萬變。
“是。”
李然和蘇縉躬身應是,轉身離去。
半個月後。
蘇縉和李然如期將改制的規章交給了他。
做了些簡單的修改,又是半個月後。
李然和蘇縉向所有官員和將領宣佈了改制的事情。
劉鈞當日親自出席,定了調子。
外出征戰的薛常青也來了信,表示支援劉鈞的改制。
靖王,加上景州軍政界最權威的三個人都如此堅定地支援軍改。
無論官員還是將領自然沒有異議。
會議結束之後,李然和蘇縉分別在府衙和軍中開始落實改制。
“殿下,這景州軍事學堂的匾額當由你親自提。”
景陽城原高鴻允宅院的旁邊,一間宅院被改造成了軍事學堂。
在劃分出景州五個軍,選拔了各軍將領後,他便投入景州軍事學堂的事務中。
今日學堂正式完工,他便找來劉鈞,要劉鈞提匾額上的字。
對於此事,劉鈞自然當仁不讓。
蘇縉心裡也明白,這字也只有劉鈞提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