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庫房外的空地上有一個小型的火槍靶場。
此時,二十個匠造司的匠人站成一排。
他們是專門負責試槍的。
每當一把槍造出來後,他們都要親自試射來校驗這把火繩槍是否合格。
在匠人一百步的位置是二十個木牌靶子,每個靶子上都貼了一層鐵皮。
劉鈞下令後,二十人同時開槍。
一陣火光和煙霧冒出後,金瀟和劉鈞走上前去,觀看射擊的效果。
“鐵皮被擊穿了。”金瀟說道。
二十個靶上有九個彈孔,命中率很低。
不過比起北燕的火器已經十分不錯了。
最重要的是,景州火繩槍的威力竟然也比北燕的大。
檢查了靶子,他又回去仔細檢查景州的火繩槍。
發現每個匠人的火繩槍槍口都和彈丸十分契合。
“再打幾發試試?”金瀟有些不甘心。
他記得北燕的火繩槍經常會出現啞火和炸膛的事件。
劉鈞面帶笑容。
本來他只是應付金瀟,帶他來隨意看看。
沒想到這傢伙似乎還較真上了。
“再發射十輪。”劉鈞說道。
匠人們聽命,熟練地裝彈,射擊,裝彈射擊。
五分鐘後,十輪打完,火繩槍完好無損。
金瀟還有些不服,“這二十把都是最好的吧?”
“太子殿下可親自選一個來試。”劉鈞並不惱怒,反而覺得像看戲一樣有趣。
金瀟走向木箱中火繩槍,隨便挑了一把給匠人。
匠人又是連續十餘次射擊,依然十分流暢。
“為什麼北燕的火繩槍會出這麼多毛病?”金瀟看向劉鈞,像是問自己,也像是問劉鈞。
“太子殿下不必氣惱,這火繩槍看似不起眼,實則裡面有很多門道。”劉鈞笑眯眯地說道。
其實和火炮一樣,如今的東洲對火器原理是一知半解,更多是單純的模仿,只知其表,不知其裡。
加之對火器不重視,這就造成包括榮朝和北燕在內的國家常使用生鐵鍛造槍管。
而使用生鐵的後果就是,槍管薄了容易炸膛,槍管厚了又太重。
這才最終造成他們的火繩槍屢屢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