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榮朝相比,他這個商貿收入算是十分驚人了。
只是對他來說,同榮朝比是不行的,因為榮朝還是個純粹的農業國。
史料記載,當代1840年時,英國每年的財政收入就達到了三點六億兩白銀。
比較起來,景州的面積和當代的英國相差不大。
可見工業化後,商貿的真正威力。
所以,這八千萬兩的收入並不能讓他滿足。
再者,這個世界的文明眾多,富裕的國家也多。
不用商貿掏幹他們,對得起自己勞心勞力的嗎?
如此想著,他越發覺得有必要建立一支頂級的海軍。
在南部工坊轉了一圈,劉鈞讓劉軒回去忙,他則來到北部工坊區。
和南部不一樣,北部工坊區守衛森嚴。
因為這裡的工坊俱都直屬匠造司,負責人不是劉軒,而是龔銘。
“殿下。”
得知劉鈞前來,龔銘從匠造司衙署出來相迎。
“免禮。”
劉鈞的目光首先被一道道煙柱吸引。
這煙柱他十分熟悉,因為那是一個個高爐。
“匠造司內的器具都搬過來了?”劉鈞問道。
“回殿下,都遷過來了。”龔銘精神抖擻的,“比起匠造司,這個地方真是寬敞。”
“嗯,彈藥,火炮,燧發槍都安排不同的工坊了嗎?”劉鈞問道。
他建立杏花園的初衷是為了規範化。
自然不想匠造司還像以前那樣亂糟糟的。
“殿下請跟下官來。”龔銘決定帶劉鈞親眼去看。
跟著龔銘,劉鈞首先來到冒著煙柱的坊房。
這個坊房長約三百米,寬五十米。
有六個這樣的坊房作為鋼鐵坊的坊房使用。
“殿下,經過擴充,現在鋼鐵坊有匠人一萬兩千人,每日能夠產生鐵八百噸,熟鐵六百噸,鋼二百噸。”龔銘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