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人排著隊進入民舍區。
王瑜指派一名工曹的官員給他們分配民舍住下。
跟著劉鈞,一行人又往北去。
來到杏花園的中間位置,劉鈞停了下來。
在這裡有一道土溝,是杏花園的中間分界線。
根據規劃,杏花園的南部將主要是胭脂,沐浴液,紡紗坊此類的輕工業區。
而北部則是鍊鋼,火器鍛造類的重工業區。
兩個工業區之間將會用一道高牆隔開,只留一道門進出,便於管理。
“龔銘現在忙什麼呢?”劉鈞問道。
雖然王瑜在匠技方面不如龔銘,但龔銘實質上還是他手底下的官員。
“這些天他在匠造司裡建了不少高爐,正在鍊鐵,鍊鋼,說起來,這些百姓手中的鐵鍬,鋤頭都是他們造的。”
龔銘從王府回來後便折騰起來,問了之後他才知道這是劉鈞教他們的。
問了之後他才知道那些爐子叫高爐。
劉鈞點了點頭,這便是鋼鐵產業的重要性。
如果鋼鐵產量跟不上去,一個大型工程,施工的百姓連工具都會不夠,更不用說造槍造炮了。
繼續向北走了一里。
劉鈞這時看見五六千個百姓正在挖掘一條水道。
這條水道將從護城河引入而入,縱貫整個杏花園。
“幸虧有這麼多流民湧入景陽城,不然只是這條河沒個一年半載別想挖出來。”王瑜感慨了一句,“不過下官有一事不明,殿下為何要在這河道中間留一塊地方。”
眾人聞言,看向王瑜指的地方。
只見五米寬的河道中,每隔一段都有一個類似小島一樣的地方沒挖。
劉鈞聞言笑了起來,“這條河可不僅僅是為了取水之用。”
既然是規劃,劉鈞的目光自然要放的長遠。
所以杏花園中很多東西都是為未來考慮的。
人類科技的發展過程中,動力由人力到水力再到機械力。
每一次動力的提升,都會極大的提升生產力。
如今景州的情況還停留在人力階段,而水力是人力和機械力之間的過渡階段。
所以他自然要利用其提升杏花園的生產力水平。
這才有了這種河道設計。
因為河道中間有的沒開挖區域,水流經過這些地方的時候會分叉。
由寬變窄的過程中,水流的壓力會變大,從而在這裡變的湍急。
這樣的小道每隔一段就有一個,會製造出多個湍急區域。
在這些區域中安置水力機械再合適不過了。
“筒車,水排,水碓dui),水磨,水碾都見過嗎?”劉鈞看了眼眾人。
王瑜怔了下,道:“下官出身農家,這些東西自小便見過,這筒車和水排是用來灌溉的,水碓像是一上一下的錘子,是來給穀子去皮的,水磨和水碾是用來磨面的。”
“嗯,總不算五穀不分。”劉鈞道:“這水磨能磨面,到時候換個大的,再換個硬點的料子,自然就能磨礦石了和其他東西了,這水碓能搗穀子,改一下自然就能當鍛錘了。”
這幾種古代水力機械的歷史非常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