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殿下有令,凡聚集之流民,今日起由工曹王瑜統一發配勞役,參加者,至晚可憑竹籤領取糧票,多勞者多得。“
人群聚集,姜季同使出吃奶的勁叫喊,脖子上隆起道道青筋。
“勞役?糧票?”一開始聽到勞役兩個字,百姓們神色木然。
一年中他們必須給官府免費當差一段日子,這便是服役,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但是他們還是頭一回兒聽說服役還有什麼糧票。
“什麼是糧票?”
一個人大著膽子問道。
姜季同舉起手中的一張紙片向眾人展示了一下。
“這張紙上寫著米一斤,幹了活,拿著它就能這換一斤米。”姜季同說道。
“一斤米,這麼多。”流民們紛紛動容。
這段時間他們忍飢挨餓,幾乎沒吃飽過,一斤米足夠三口之家吃一天了。
“官府的告示不是說讓我們來分田,安排我們進工坊的嗎?憑什麼讓我們幹活。”
有好事之人在人群裡喊了句。
姜季同的目光穿過人群落在了一個抱著胳膊,吊兒郎當的人身上。
劉鈞來時已經料到可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畢竟流民不盡是好人,還有些以前外四府的潑皮無賴。
這些人還未逃難時在本地便是欺壓良善,好吃懶做的主。
現在自是不肯出力,只想撈好處。
眯著眼睛他一個字,一個字說道:“四府流民眾多,人多而田少,殿下甚至已將官田和王府田產拿出分配,先來者,自然先得之,如今所剩流民只能進入工坊,給爾等分配勞役便是為了建造工坊,安置你們。”
“原來是這樣。”
不少人理解了官府的做法。
“幹活拿糧票,這等好事平日都沒有,有什麼可挑的,不要貪心不足了,你們不幹,我幹。”一個漢子嚷了聲。
“就是,有飯吃,有活幹還想怎麼樣,我也幹。”
“有我一個。”
“……”
流民們紛紛湧過來。
姜季同繼續道,“想幹活的,去粥棚登記,領竹籤,會有人帶你走,不想幹活的,領幾十文錢當盤纏,愛去哪兒,去哪兒,滾蛋,但想要在這鬧事,且問我的刀答不答應!”
說話時,姜季同盯著剛才挑事的青年。
劉鈞交給他的文雅話也變了味。
城門口。
劉讓衝姜季同豎起了大拇指,“話就該這麼說。”
轉過頭,他對劉鈞道:“殿下,這幫流民中魚龍混雜,一味的仁善只會讓一些有心之人大著膽子鬧事,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劉鈞微微點頭,建造工坊是事關景州生死存亡的大事,他自然不敢有半點馬虎。
正因為如此,他才決定以工代賑。
一來讓流民透過勞動獲取糧食,自立自強。
二來則在勞動的過程中甄選入住匠造村的人。
像剛才那種好吃懶做,只喜歡挑事的,他不會塞入自己的工坊。
這一點,他已經跟王瑜說了,讓其在監察的時候篩選。
“王瑜,剩下的事就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