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鈞笑了笑,終於明白小王爺為何不願意來了,走親戚實在太累。
岔開這事,他說道,“玉米糕的事差點忘了。“
說完,他轉向劉軒,“石磨在何處?”
“殿下請隨我來。”劉軒性子木訥,懶言懶語的,問完了話,他便站著一直不出聲。
聞言他忙伸手一讓,示意劉鈞跟他走。
胡為令人抬著一袋玉米跟上。
在劉讓家的偏院,劉鈞看見了石磨,石磨旁的柵欄裡還拴著一頭驢。
交代了一下劉軒磨製玉米粉,又把玉米粉和麵粉摻著和麵,之後再蒸的過程教給了劉軒。
他便讓胡為抓一把玉米,領著眾人往田莊上去了。
畢竟這才是此次來的正事。
沿著莊裡的泥土路向莊外的賣地走去。
得知劉鈞前來的劉氏族人紛紛過來看熱鬧。
關係近點的尚敢上前見禮,族譜上隔的太遠的便只是站在路邊躬身行禮。
路過房舍,族中的妻女雖不敢出門,卻都透過門縫悄悄打量劉鈞。
遇到劉鈞投過來的目光,她們又登時嚇得關上門。
走了不遠,一行人便到了王府的田莊。
站在莊子東頭,劉鈞看見一片麥海,一眼望不到盡頭。
“河東岸,王府的田畝有三千畝,西岸有兩千畝。”
劉讓負責管理田莊,自然對王府的田畝一清二楚。
“五千畝。”劉鈞嘖了嘖舌,大榮朝的田畝大小和當代差不多。
一畝地是六百六十多平方,如此一看,他才是景陽城最大的地主。
“這些都是上等的良田,別處的田畝,畝產兩三石,咱們王府的田能將近四石。”劉讓露出得意之色。
劉鈞點了點頭,在古代靠天吃飯,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畝產二三百斤屬於正常,不可能像現代一樣動輒八百斤以上。
所以,他說玉米畝產千斤把他們給嚇了一跳。
“等收了麥子就騰出一千二百畝地種玉米。”
劉鈞盤算了下,一畝地需要玉米種子六斤左右。
這一袋玉米一百二十斤上下,能種二十畝地。
一千畝地總共需要五十袋玉米,他再送來四十多袋就行了。
剩下的二百畝地他要用來給紅薯和土豆育苗。
“是,殿下,不過這玉米該如何耕種?”劉讓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