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要說群臣為何這麼驚訝,原因是王正陽與高安建並沒有深厚的交情,只不過前者是後者的上級罷了。
按理說,王正陽單單是高安建的上級,不應該拼著觸怒乾熙帝,而站出來為其講話,這其中難道有什麼隱情?
乾熙帝自然知道王正陽在南夷州三年,吃了三年的苦,所以本意並不想駁了王正陽的請求。
可轉念一想,他已經下定決心懲治這些大臣,要是現在突然鬆口,半途而廢不說,勢必會引起他們的反撲,適得其反,同時還會助長他們囂張跋扈的氣勢。
因此,為了他的計劃順利完成,只能狠下心來駁了王正陽的面子,只聽乾熙帝冷哼一聲道,“哼!走的到也得走,走不動,抬也要給朕抬到地方,要是路上出了意外…讓其自行決解,朕一概不過問。”
自行解決?
聽到這話,百官嘴角一抽,心想陛下這真是鐵了心,要對付那些與他作對之人,要不然也不會說出此等鐵石心腸的話來。
王正陽這一聽,立馬聽出了乾熙帝的決心,沒有再繼續求情,而是乖乖退回原位,低頭不語。
自此,有了王正陽這個先例,群臣更加不敢再有求情的念頭,心想吃了三年苦頭的王正陽都沒能讓乾熙帝改變主意,他們更加不可能讓其改變主意。
臨近退朝,乾熙帝並不想讓餘下的百官好受,於是再將一軍道,“對了,南夷州知州職位空缺,左右丞相,限你們七日內選出合適的人員,要不然…哼哼!”
說完,根本不給他們反應的時間,直接示意小李子宣佈退朝。
乾熙帝離開後,金鑾殿內的群臣百官並未離開,而是將目光集中到左相王陽羽和右相何玉山身上。
特別是那些三四五品級的大臣,全部圍在兩人旁邊,一臉可憐巴巴望著兩人。
“左相,右相,救命…”
身在金鑾殿內,他們不敢如何喧囂,只能壓著聲音求情。
王陽羽本就不站派,也不接受賄賂,自然不會理會這些人,於是對上這些人的目光,他只漫不經心的說到,“諸位大人讓一讓,讓本相借過一下。”
眾人無奈,這個關鍵時候,他們也不敢真的將王陽羽攔住,要是將他攔住,讓他懷恨在心,禍事將至矣!
雖然不敢攔截,但並不影響他們尾隨。
於是乎,在給王陽羽讓出一條路之後,旁邊以及身後,跟著一干大臣。
其中一人抹著沒有淚水的眼睛,可憐巴巴道,“左相大人,下官上有老下有小,左相大人吶,千萬不能選下官啊…”
這人還未說完,另外一人插道,“左相大人,下官也是,下官那老母親今年已經七十有八,要是下官離開了京城,期間下官那老母親要是有什麼閃失,下官怕是連她老人家最後一面也見不上啊!左相大人,千萬千萬不要選下官…”
這人話音剛落,隊伍中便有人站出來質疑道,“和大人,本官依稀記得,半個月前令堂不是剛剛過五十大壽嗎?這會怎地就突然七十有八了?”
和良吉惡狠狠瞪了一眼說話之人,一臉地憤怒,隨後肯定道,“楊大人你這肯定是記錯了,本官家母確確實實已經七十有八…和某怎麼可能說謊呢?”
“不對吧!和大人,本官半個月前還受邀前去參加令堂的五十大壽,怎麼可能記錯,肯定是和大人記錯了吧?”
“你…”
和良吉還想說什麼,可卻被王陽羽出聲喝止道,“好了,不要再吵了,皇宮之內,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王陽羽此話一出,眾人立馬住嘴。
與此同時,還在後邊的何玉山,身旁也聚集著一群人,但與王陽羽不同的是,不管是誰站出來求情,何玉山臉上始終掛著一副笑呵呵的表情,嘴裡只說兩個字,“好說好說…”
而立在一旁的李承佑,並未上前與左右相談交情,他的眼神不停變換,目光看向王陽羽離開的背影,神色凝重,心裡似乎在做什麼決定。
喜歡布衣小書生請大家收藏:()布衣小書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