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守府正堂。
張元正飲著小酒,聽取細作最新送到的,關於天下各地的情報。
涼州方面,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戰爭,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決戰宋頭。
屢戰屢敗,心灰意冷的公孫瓚,已經失去了爭奪翼州的機會,只能先佔領兩郡,企圖據險自守,以待天下時變。
袁紹則抓緊時間整治翼州,意影象休養生息,為一統河北積蓄力量。
公孫瓚失利到這般地步,自然在張元的意料之中。
袁紹此人雖在演義中,被描繪成一個熲庸之徒,但實則卻能力極強,這一點從先前會面,被張元言語相壓,卻能為了顧全大局,強忍下去做出讓步,就可以看出袁紹的不凡之處。
一旦袁紹統一翼州,下一步勢必會南下,到時候無論對董卓,還是對自己,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不過眼下以他的實力,也無法阻止袁紹鯨吞河北,但袁熙半數兵馬被調走,卻緩解幷州北面的壓力,這對他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至於淮南方向,劉豹率殘部投奔了袁術,袁術對其果然是十分防範,並沒有付於他兵權,只撥了他幾千老弱,令他駐守睢陵,為袁術看守護院。
袁術麾下無大將,他不重用劉豹,就無法大舉進攻幷州,南面的威脅也暫時得到了緩解。
這兩路的訊息,對張元來說,當然是好事。
幷州連經數場大戰,百姓深受戰爭禍害,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張元最迫切需發的,就是短暫的和熲,以讓他安撫百姓,恢復農桑。
唯有幷州經濟恢復,他才有足夠堅強的後盾,與天下群雄爭鋒。
“數日前,董卓以天下名義,斥責袁術有不臣之心,大軍雲集沛國,揚言要揮師南下,奪取淮南,擊滅袁術。”
這最後一道情報念出時,一直閒然自若的張元,神色卻是微微一震。
董卓要攻打袁術
沛國不但與淮南相鄰,跟張元控制的晉城國也相鄰,李軍往沛國一線集結,豈能不引起他的警覺。
況且在不久之前,董卓才剛派王暉入侵晉城,想要在幷州插上一腳。
“袁術幾次三番被我們擊敗,損兵折將,實力下降,且他在淮南驕奢無比,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且傳聞他得了孫家的傳國玉璽,有想稱帝的傳聞,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這個時候討伐袁術,似乎也不失為一個好時機。”
從北線調回來的楊志,此刻也發表了看法,在諸武將當中,唯祖狄和楊志頗有機謀,時常可參贊軍機。
“董卓滅袁術倒沒什麼,只是他滅了袁術後,就要從西面和南面,對咱們幷州形成半包圍之勢,這樣似乎於我們有所不利。”程出這位智謀之士,看法卻與楊志不同,從中看出了危機。
大堂中,輕鬆的氣氛漸散,因這意外的一條情報,很快變得肅然起來。
“咳”
角落中傳來一陣的輕咳,打亂了這嚴肅的氣氛。
原本正搖頭晃腦,品味著美酒的高熲,這時卻一臉玩味的笑道:“董卓乃天下第二大諸侯,如今袁紹一統河北在即,將來揮師南下,與董卓一舉勝負是勢在難免。而幷州緊臨中原腹地,以董卓的見識,他會在跟袁紹開戰之前,允許幷州有一股威脅他的力量存在嗎”
一語點醒了眾人。
高熲一席話,也正中張元下懷,令他微微點頭。
“不錯,無論董卓滅不滅袁術,他跟我們開戰是勢在必行,他放著我們幷州不先攻,卻先要大張旗鼓的去滅袁術,這舉動很有可疑。”張元已起了疑心。